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手没轻没重的,也不知道哪儿来的狠劲儿 (第1/2页)
摄政王的车架确实宽敞。 两层锦帘隔出里外间,光外间瞧着都快赶上闻江自己的马车一般大了,也不知里间又是个什么光景。 有两个小侍从在外间候着,见黎瑾瑜脱了大氅就接过来,捧在熏笼上烤着。 熏笼里炭火烧得通红,可半点儿烟气都没有,应该是上好的银骨炭。 银骨炭价高,又是御用,勋贵人家按品阶得了恩典,也一向都是用来填手炉的。闻江往年里在南安王府只见嫡母院里用过,如今虽有了爵位俸禄,可入冬时内务府按例送来的也不过二三十斤。他全送去了母亲和jiejie的院里,自己平日都不曾舍得用过。 不成想摄政王竟这样金尊玉贵,连外间熏笼都要用这样好的炭火。 “这又是哪里来的话,” 黎瑾瑜失笑,亲自替他解了大氅递给一旁的小侍,“也是我前些日子忙糊涂了,一时没顾上晋南那边。永安郡王府里倒是备下银骨炭了,一会儿我再叫人多封些,送到你封地那边去。” 闻江倒也不是稀罕这点炭火,多半还是因着两人几月不见,心里总有点别别扭扭地生疏,想找两句话茬罢了。倒不成想黎瑾瑜能想得这般周全。自己人来没到呢,府里连炭火都备下了。 生疏好像只是自己的,黎瑾瑜仍旧热络得如同昨日才见了似的。闻江心里莫名其妙被捋顺了些,就很好说话:“不用折腾这些。晋南地远,哪有千里迢迢送炭过去的。” 黎瑾瑜温声笑道:“正要跟你说这事呢。我在潞洲那边有一处庄子,四时里产些禽rou毛皮,不值当什么。倒是秋日里能烧制银骨炭,交了赋税去也有百十来斤。我已叫人将账册地契都找出来了,等下你拿着。那儿离着晋南不远,往后你用着也近便些。” 闻江自小在晋南时,冬日里的炭火多半是不够的,还要自己贴银子去外头买来俭省着用。现如今能有足够的炭火过冬依然很好,总不至于就娇贵起来,非银骨炭不可了。 他也不大想在旁人眼中落个见什么要什么的名声,就摆了摆手:“我自己有封地食邑,很够用了,不要你的。” “夫君好不讲道理。什么你的我的,还分这么清楚做什么。” 黎瑾瑜故作委屈,“难不成是我哪里惹恼了夫君,竟要同我生分至此么?” 这边上还有人呢,三句话就没个正形。 闻江无奈:“你好好儿说话。” 黎瑾瑜就笑,撩帘带人进了马车内间。 内间雅致,还燃着香,是极淡的松枝清气,看得出来是精心置办过的。两张软榻相对,放了两三个半旧的蜀绣团云靠枕。中设案几,檀木描金的样式,上摆着三四盘精巧点心。一旁的炭盆依旧用熏笼罩了,上头还支了个茶吊子,里头的水正煮得滚沸。 黎瑾瑜素爱摆弄这些精致的雅事,只是往日里不大得空,自太医住进府里后倒是有了些闲工夫,焚香煮茶了月余。 “这是今儿一早我在院里松枝上取的隔夜雪,封在檐下一晌午了,只得这么一坛水。” 他边说着,从一旁的白瓷坛里舀了一勺添到茶吊里,约摸三五息后水复又滚沸,这才冲进壶里,行云流水地沏了一盏茶,端给闻江,“是半月前新贡上来的冬茶,你尝尝,味道如何?” 晋南产茶,闻江自己的封地里就有两处茶园,这几月里也得了几罐好茶,跟着母亲学了点儿品茶的皮毛。 他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能觉出茶香醇厚,入口回甘,应当是很好的茶。 摄政王府的茶自然都是好的,何况还讲究着什么隔夜雪。 在晋南时,母亲也多有这些花枝取水的雅兴——只是实在艰难,只有院中杂花野草——攒了一壶晨露夜雪后就要伤春悲秋,怀念当年与南安王的花前月下。 往日还能用衣食短缺之类的杂事分神,可尤其这几月,自己跟jiejie受了皇封有了俸禄,不用再为衣食所累,却好似终日苦闷更甚。 也幸好今年晋南竟没有落雪,不然还不知要怎么把人从雪地里劝回屋去伤怀。 闻江想来这几月光景就觉着头疼,连带着看那坛雪水也不大顺眼。 偏这种事也没法跟黎瑾瑜说,他只点了点头:“这茶很好。” 黎瑾瑜挺高兴:“我府里还有两罐没拆封呢,一会儿你拿回去喝罢。” 他顿了顿,见闻江还要拒绝,又笑道:“好啦,怎么还真跟我生分起来了?几罐茶叶,权当替我孝敬母亲罢。” 闻江正喝着茶,叫他一句“母亲”呛得咳了好几声:“……什么,什么就母亲,你少浑叫。” 黎瑾瑜挨着他坐了,理直气壮:“怎么就是我浑叫了?jiejie早就允了我们的婚事,我也同你圆了房,难不成夫君还要抛妻弃子吗?” 闻江瞥了他一眼,故意道:“那王爷也叫我看看,我是如何抛妻弃子的?孩子在哪儿呢?” 黎瑾瑜就捉了他的手贴在自己小腹上,大言不惭:“孩子当然是在这儿,算一算也快三个月了,夫君摸摸看嘛。” ……越说越离谱了。 闻江忍无可忍:“那我可就等着了。王爷,十月怀胎,来年入秋您最好是真给我生出点什么来。” 黎瑾瑜:“……” 有点难。 主要是没想到闻江居然接了这个话茬,毕竟几月前还面皮薄得一句调情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