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室友_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 (第1/2页)

    两年前的那个秋天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冷的快。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可我感觉那场秋雨足足降了平常温度的十倍还甚。

    当时我受一个学长的委托写一首关于情乡的歌词,认真思忖后我最终决定回到家乡寻找灵感。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却也确确实实没有来过家乡任意一个旅游景点。高考结束后填了一所南方学校的志愿,大学四年连同毕业四年,八年的时光我都待在了不属于我的他乡。所谓近乡情怯,终于,我也体验到了这种感受。

    雨天的古城像是个抱着琵琶半遮面的美人,千年的古迹刹那间被洗刷去尘世的气息。道路两边是挂着灯笼的商铺,纵使是雨天,游客们依然撑伞闲游,触摸写满历史的古城墙。

    撑着雨伞静静走在石板路上,耳边喧闹的人声全无,只剩下雨打在伞上的声音。

    走到拐角处,雨渐渐大了,没有了刚才的拍打声,雨水全部顺着伞面流下来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小小的雨帘。

    “正如人一样,每一件古建筑背后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故事。”刚要踏步走进胡同,突然响起的深厚而有磁性的声音勾起了我的兴趣,我立刻驻足回头看向说话的人。

    那人身上披着蓝色的雨衣,半透的蓝色越发衬出里面套着的白衬衫的纯白,胸前吊着的工作牌说明了他的导游身份,从侧面看可以看见脸颊与下巴相接的地方那条分明的下颚线。

    他的身边是旅行团的人,游客们头顶着伞听着导游的介绍,我就在站在拐角处听着。那一刻忽感我又回到年少时要谈恋爱的懵懂年龄,为追求隔壁班的女孩特意耗尽心血、熬夜苦思冥想写出一封含蓄的情书,下课时却只能在好哥们儿的怂恿下才偷偷藏藏,小心翼翼躲在楼梯拐角处。想到这里,我没有控制住轻笑一声,恰逢导游的介绍刚刚结束,伞下除了雨声只有我的笑声。

    感觉有人朝我这个方向看来,我便将伞往后举着,压到左肩上。额头与肩膀不可避免遭到雨水的冲洗,我拿衣袖抹去雨水,抬眸就是不远处年轻导游脸上的温润笑容。明明笑起来和别人一样,都是嘴角勾起弧度,眉眼弯弯,可又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法儿,我又说不出来。

    周围的游客们听完导游的安排后随意地四处浏览拍照,没有了人群的阻挡,青年的笑容更加清晰,浅浅的,眨眼又恢复平静。我的脑海里忽然弹出几个关于“情乡”的关键词,灵感忽至,眼看着青年要走,我直接把伞扔在地上,跑过去一把拉住青年的雨衣。

    被突然拉住的青年脸上满是错愕,他礼貌地看着我:“先生,有什么事情吗?”

    我心想:导游先生你长得太他妈对老子歌词里人物的味儿了,老子对你一见钟情。但是又想到青年突然被一个全身湿透的老男人拦住,没把我送进三医院已经够不错了,再这样吊儿郎当说话难免会被拒绝。脸上露出一个笑:“导游先生,我刚才路过时听了您对于古城的解说,非常生动有趣。可不可以加个微信,明天逛这里时有个向导就不至于那么迷茫了。”

    青年眼睛里的疑惑消失,了然点头应允,随后说了一串电话号码,我把青年的联系方式添加了之后便从仅一臂之宽的胡同离开了。

    至于那把伞,也是我回了旅店才想起自己一时着急加上激动忘在了胡同口。

    下雨天最好的搭配无异于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满口家乡的味道。

    提起家乡,我又不经意想到学长让我作词的情乡,继而想起下午加了微信的导游。

    我离这里已经太久了,久得感觉自己不过是个过客,过客般的看着这座城市惊人的改变,过客般地听着不是本地人的导游讲述着自己故乡的故事,而那本应该属于我记忆最深处的童年。

    电话响起,是学长的声音:“顾我,回家乡的感觉怎么样啊,是不是满满的都是灵感?”

    听着电话那头比我还高兴的声音,我刚准备说出口的今天的确碰到缪斯女神立马卡在喉咙眼,随后又被吞入肚子里。故作悲伤地长叹一声,缓缓道:“姜学长,你可别提了,没想到家乡就和人一样样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所有,可不可以考虑一下把我交稿的时间拖延一会儿。”

    电话那头沉静一会儿才无奈地说了可以两个字,接着是一番真情实意的话,“顾我,好好回家缓一下你的思绪吧。在我眼里不论如何,你永远是我见到的那个最真实的你,不要纠结于无关紧要的人的质疑。别再把自己困在那个咬人的笼子里了。”

    说真的,姜黎学长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永远是最了解我的人,每一句话都生生戳到我的心。我又何尝不想摆脱咬人的笼子呢,只是一切虚弱的嗟叹都不过有心无力。

    我不停说“是”,又聊了两句姜黎才挂断电话,挂断的最后一句还是一如既往的“要早点休息,当个乖宝宝”的恰似老妈子般不放心的叮嘱。

    ……

    哪里有宝宝,我已经二十八岁了啊!

    即使已经习惯了学长的说话方式,我依然觉得每每听他这句话就跟争当人父一模一样。

    我承认如果姜黎不是我学长,我一定要搭上最快的交通工具跑到他家里拿浆糊把他嘴糊上。

    这样的想法维持了一秒立刻就被我抛在脑后。喝完面汤后,后背和额头全都是汗,坐在店里缓了一刻钟,我才出门回客栈。

    面馆离客栈不远,没走两步地就到了仍然保留着着明清样式大门的目的地,门前悬挂着的两个大红灯笼摇摇晃晃,发出的光刚好照亮门前的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