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7请君入瓮 (第1/2页)
27请君入瓮 我系好了最后一条绶带,缓步走出寝殿。 沈涟在远处看了一会儿,才走向我们。他未同隋永安行礼,却与我做了个揖: “公子玉。” 这也算是我昔日里的半个学生,我朝他平手回礼。再抬头时,方仔细看清他脸孔。 青年的脸孔一如当初般清秀,不过如今施着浅淡的脂妆。他把自己的眉形做了些修整,又用黛子,将眉梢画得长了些。 看得出来,他尽可能模仿着我的五官特点。 只是嘴角挂着点儿奇怪的淤青。 隋永安在我身侧静静看着他,脸上浮动着意味不明的微笑。 三年而已,旧人都变得太多了。 “走吧。”我平静地说。 隋永安却顿住脚步,让我先行。他与沈涟走在我身后。 眼下才刚辰时三刻,日头升得还不算高。大晴的日子里,我们三人被拖出了长长的影子,映在积雪上,跟着步伐一晃一晃。我不经意地低头,瞥见隋永安似乎去扯沈涟的手,却被沈涟躲开了。 我甚至有些荒诞地想着,虽说“父死子从,兄终弟及”,但他长兄隋风,分明还好好地活着。 隋永安这又算什么? ……轻薄王嫂? 不知隋风若是看到这一幕,又会是什么心情。再者,当年我也教导过他。他如今这般顽劣不堪……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也难辞其咎。 玉台是一座高殿,殿基由五十九级玉阶铺就。今日殿下已是玄旗猎猎,绒毯映红了二十里地。 王孙公子络绎不绝,缨带翻飞,大袖翩然。轻车幔辇不断行经,堆满了各式珍奇贺礼,甚至还有提笼牵兽的……诸公费尽了心思,都想要自己的贺礼一鸣惊人,博得梁王一笑。 我当年初来梁国,又何尝不是如此。 不过与他们相比起来,我当年实属有些失败——不仅没博得梁王开怀,还惹上了太子。 一路偶尔也能见到几个当初来回寒暄的熟面孔,如今却都仿若不识得我一般,安静地从我身侧经行。 他们瞧见我,脸上或带恐惧,或带钦佩,最终都是无声无息挪开了眼。 敢刺杀隋风,还被捉回去,甚至没死……我到底也扬名立万了。 隋永安却是收获了许多寒暄,每每他总会寒声警告: “见了我大梁右相,竟不懂行礼么?” 于是诸公又都笑了起来:“是是是,殿下说的是!”他们语调一转,便是极尽奉承之能,珠词玉句不绝于口,再配上一副谄媚的笑脸。 我因着“右相”的虚衔,故席位就在隋风下首的位置,与他年迈的左相相对。太尉李剑赢则在我斜前方,他看到我入座,面上端得如同未见,却叫侍婢斟了酒送来。 酒盏下压条帕子,写着:瑶池。 那是玉台东头的一处莲池,饲白鹤六只,锦鲤无数。 我心神都还未稳住,便听得内侍高呼:“邯郸公子瑜到——” 这一嗓子使得我猛然抬头,紧紧盯着来人方位。 赵瑜和赵王是秘密入梁,因而他们人先到,车驾与使臣在后。我微微倾身,令视线更广阔了些,却发觉赵瑜脸上神色自若,看起来没有什么异常,顶多面色稍显苍白。 使臣与舞姬紧随其后。再往后看,是一架精致的八角笼车,由玄铁制成。其内静卧一头白虎,身姿凛凛,虎目悍戾,瞳仁之内精光毕现。它被锁在这一方铁笼之内,以供诸公欣赏。 在此番赵国的贺礼正是这只白虎,它脖颈上系着一条装饰用的长缑,缑带殷红如血,边角以金线纹绣着赵国的祥瑞。 至于太子赵瑜,本就生得风姿隽美,如今携白虎一登上玉台,霎时满座宾客惊哗沸然。 赵瑜只是淡淡朝四面八方平手一礼,便安静入席,颇有几分王公的沉稳。 不过他入席的时候,我看得出他确实负伤不假。他左手一直无力地垂在身侧,想必是刚才那一揖,牵动了伤口,这会儿正疼着不敢擅动。 我不知隋永安都对他做了什么,可是仅从表象来看,似乎没有大碍。 须臾,我端起酒樽,不由朝身边的隋永安道:“你把他……” 隋永安回头一笑:“我只是交代他,宴上不要乱说话。奈何他胆子太小,一句话也不敢说了。这可怪不得我。” 未几,洚福走入殿中,旋即侍婢们都颔首躬身。 听得一声高呼之后,隋风才衮冕加身,缓步走向高座。 他甚至未看过我一眼。 可我确定,他也没有看过沈涟。 宴启,诸公开始献礼。 我心中一直忐忑,不知隋风兄弟两人将会如何对待赵瑜。余光瞥见隋永安喊来一队盾兵,不知是作何用。 直到赵瑜的名字被提及,我才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 “邯郸赵瑜,恭贺梁王大喜。愿梁王与王君福泽绵长,并蒂同心。” 赵瑜走上大殿中央,命使臣将那白虎的铁笼又推近了些。 “国之将兴,白虎戏朝。天地四灵,祥瑞之使。” 他重重一拜:“特呈梁王。” 隋风的冕旒微微晃动,还未说话,便听得隋永安道: “王兄,臣弟近日听闻,金神白虎,rou可入药,病无不治。” 他起身,朝隋风一礼: “不如王兄屠之,片其rou,诸公人各一份。也算是诸公远道而来,共沐祥瑞了!” ……什么?! 隋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