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妻_〝弃业〞青年之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弃业〞青年之3 (第2/4页)

木屋、拾柴、烧饭、挑水,种菜或是到菜市场检人家不要的菜叶,他身T力行,为关心环境、生态与自由的人,提供一个非主流生活的典范。

    红云与欧先生连络上,他说有提供住宿,要自备睡袋与食物,不能带罐头等加工品,最好是带米去。也不能带任何电气品。

    傍晚时分,红云搭客运到达盐寮,路旁一颗大树下一面小牌子写着「盐寮净土」;往海边的下坡处有两栋木屋,却不见任何人,红云拉了一下树枝上的绳玲,不久一位瘦长的中年男子从下坡的木屋走上来。

    「您好,我叫红云,来找欧先生的。」

    「我就是欧纪复。」

    欧先生带红云到第二栋木屋。

    「来我们这里住宿,一切都是自助的,大家要分工合作,生火、煮饭、炒菜。洗澡也要自己烧水。晚一点还会有两个男生来。你放好行李,先去海边捡漂流木和挑水。」欧先生没有寒暄问暖,马上就让红云进入俭朴生活。

    欧先生带红云到第一栋木屋放行李,是一间榻榻米的通铺,四周都是窗户,望出去是一片湛蓝蓝的海洋。

    「晚上你们三个人住这里。」欧先生说。

    就是说晚上红云要和两个男生睡在同一间屋子,她心里居然没有担心或反抗,就是很信任欧先生的安排。

    到海边很轻易地就捡到一大堆粗细不一的乾净木头,这些漂流木经历过海水浸泡、冲撞多时,每只都光洁溜溜,滑溜平顺,触感相当好。红云一生没见过这麽乾净平滑的木头。

    挑水,就在第一栋木屋走下坡到海边,就有一口井水。红云发现井水的右手边坡上有三间小木屋。她猜想那应该就是报导中所说的着名作家孟东篱孟祥森的「滨海茅屋」。她算起来也是孟东篱的粉丝,大学时代读的许多存在主义的书都是他翻译的。他的《滨海茅屋札记》红云读过,也跟许多读者一样向往孟东篱的平淡又有趣的大自然生活,只是不知道欧先生的「盐寮净土」竟是「滨海茅屋」的邻居。突然间对於「盐寮净土」产生一GU亲切与信任的感觉。

    吃完晚饭,洗完澡,欧先生带着红云与两个男孩一起在第一间木屋中央围坐着,欧先生请大家先简单自我介绍。

    「我还是学生,辅大国贸系二年级,读得很痛苦,是我父母要我读的,我自己b较想读社会系。正在考虑要不要转系,所以来花莲走走。」带个黑框眼镜,一身草莽气息的N首先发言。

    「我28岁,是服装设计师,工作好几年,生活很忙碌,不想再这样继续下去,跟公司请假半年,先休息一下。一直想来花莲看看,终於有时间来了。我很喜欢这里。」一脸斯文、清秀的H接着说。

    「我32岁,两年半前辞掉谘商辅导的工作,想搬去台东住,先来一趟花东之旅。」红云简单地说出自己的状况,接着她又问欧先生,「我想找人生的意义,可是找寻很久还是找不到。欧先生你是怎麽确定自己要这样的生活?」

    欧先生简要说了一下自己在澳门出生,在香港长大,到台湾读大学,又到瑞士留学读到化学博士,回到台湾从事台塑研究工作,人人羡慕的高薪职务,工作十年多後,感觉自己的工作是会破坏台湾的生态环境,便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与一群有共同宗教信仰,又认同Ai护生态的朋友合作,他们出钱在盐寮山边盖了一座灵修中心,与在海边盖了两栋木屋,然後由他出力来管理照顾,推广Ai护生态的简朴生活。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找到你的人生意义,但是,你要坚持继续找,因为寻找的过程就是很大的意义了。」欧先生最後送了这些话给红云。

    这一晚对红云来说是很特别的经验。大学时代参加团T活动,一开始,她都是采取观望的态度,不会马上打开心x,也不主动接触人。等到熟悉了,有信任感,她才会展开幽默、Ga0笑的真实面。出社会工作,她对於不认识的人,尤其是面对男X,很自动地就会带起自我保护的面具。不料,在盐寮与三位陌生男子的夜晚谈话,竟是没有陌生的距离,也没有想要自我防卫,反而是立即就有一种信任的氛围。是因为欧纪复先生这个人一致、自在的X情?还是因为这里的简单、清静的气氛?

    在这种信任的氛围下她对欧先生说出内在的困境,欧先生最後的那些话虽然没有给她肯定的答案,不过,「你要坚持继续找」这句话带给她莫大的鼓励,让她对於是否决定移居台东,似乎走到b较靠近确定的一端。

    第二天一早,N与H相继离开,红云还要再住一晚。

    住在盐寮净土的第二天,除了煮三餐与烧洗澡水之外,欧先生没有要求红云多做甚麽事,随她乱逛。

    吃完早餐,她独自到海边散步,走到一间小庙,侍奉一尊黑面神像。她很好奇,庙旁一户住家,门前坐着一位老妇人。

    「欧巴桑,你好,请问一下,这间庙拜的是甚麽神啊?」

    「我也不知,大家都叫祂黑面公。听我爸爸说,从前有一次做大台风,别的村庄都被海水淹没,很多人和家畜都被冲走,可是我们村子只淹水一点点,人畜平安。台风一走,我们村长就在海边捡到这座黑面神像,大家都说是祂想来我们村子住,救了大家。然後大家出钱盖了这座庙让祂住,叫祂黑面公。祂保护我们这个村庄。」妇人很亲切地诉说这座庙的由来。

    「小姐,你吃饱吗,我要去吃,你要不要一起来吃?」

    「多谢,我吃过了。」

    这种偶遇的温暖让红云心里升起一GU莫名的熟悉感,好像她的生命曾经有过像这样一见陌生人就很亲切的对待。

    逛累了,她回到盐寮净土住处木屋独坐,望着窗外的大海,宁静的、蓝蓝的海面,偶有一艘小渔船经过。如此单一,甚至说是无聊的景致,她竟是心平气和地看傻眼了,单纯的海面,好像有一种魔力,让心敞开,舒展,伸延到海天一线的交接处。

    第三天一早,红云离开盐寮净土,从海滨公路往南走。由於公路旁的太平洋海太美了,她打算让海洋陪伴着先走一段路途,等累了再停下来搭客运。

    走了快一个小时,沿途不见一户人家,也没几辆车经过。来到一个转弯处,靠海公路旁一小块草坪,有两棵树,她坐到树荫下休息,望着大海,喝水、梳头发。

    面对大海梳头发,好似以大海为镜梳妆。

    怎能如此美好她在心中赞叹。

    顿时,心里浮出一阵幸福感。

    休息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