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妻_1988年─台中遇见桃花源之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88年─台中遇见桃花源之1 (第1/4页)

    「我带你去放行李,放好之後,再带你去逢甲夜市逛逛,以後有缺日用品可以去哪里买。晚餐,我请客,夜市有很多好吃的。」

    红云带着行李来到青心团的台中辅导中心提供的宿舍报到,一位高瘦的nV同事亲切地接待她,让她备感温暖,对陌生环境的担心也立刻溶解掉,反而对这新的工作机构产生许多好感。

    其实,台中辅导中心并不是红云的选择,职前训练营最後一天填写工作地点,她写了彰化辅导中心。红云从出生、求学都是在台北市生活,既然这次工作地点可以全国自由选择,她想去台北以外的地方看看台湾人不同的生活风貌,尤其非都会的城镇。在职前训练营认识了彰化辅导中心的组长,两人谈话很投机,她表达想要去彰化工作的意愿,对方也接受。红云以为自己会被分配到彰化,没料,收到通知时变成是台中。到台中报到时,才知道青心团辅导服务总部考量到她非相关科系毕业,既没有辅导实务工作经验,更没有受过义务辅导员简称义辅员三阶的储备训练,担心她到彰化工作很快就阵亡,便安排她先到台中辅导中心一边工作,一边接受完整的义辅员储备训练。

    青心团的辅导服务几乎都是运用志工接案,因此有完备的义辅员储备训练,训练时间长达一年,各个中心每两年举办一次,内容由台北辅导中心统一规定,三个阶段,每阶段为期四个月。每一个阶段结束都有面试筛选出适当的人进行下一阶段训练。第一阶段是基本谘商辅导知能课程,以演讲方式训练,对象是大学生三年级以上与大专毕业的社会人士,台中中心通常报名的人大约有上百名;上完课面谈徵选大约一半的人,约六十人左右进入第二阶段,分成六组,以小团T的方式进行,每个星期一次,学习谘商晤谈技巧;四个月後,再面谈徵选大约四十人,进入第三阶段,小团T与实习旁听接案。第三阶段结束之後,以其实习状况作为徵选标准,最後通过面试留下来担任义辅员的大约只有20人左右。这个培训可说相当专业与严谨,而且耗费时日,为何要这样,因为储训的用意除了培训内部服务所需的义辅员缺额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提供社会人士生命学习的教育功能。因此每两年都会举办一次。

    台中辅导中心位於台中市文教区JiNg华地段的台中青心团大楼的五楼,大楼前面是一个大停车场,周边是高耸的樟树围绕,大楼後面是一个古sE古香的中式花园。左侧是一所专科学校,右侧是一所市立高中,大门口对面是两校共用的大C场。整个环境可说幽静、舒适,b起以前在台北的大汗广告公司简直是天堂级的工作环境,红云相当满意。

    台中青心团大楼空间设计很不错,一进大门是服务台与一片落地窗的休息区;服务台後面是大礼堂,办理大型正式活动,与供有氧舞蹈、太极拳等课程使用;礼堂左边有四间办公室,第一间是劳工服务组、第二间是总务组、第三间是学校服务组,最後一间是台中执行长的办公室。地下室是一个提供学生读书,有饮料、轻食的文艺空间。二楼是三间住宿房,供台北总部或各地青心团来访的行政长官住宿。三、四楼都是教室,供晚上各式研习课程使用,五楼便是辅导中心。

    辅导中心总共有三个空间,最大的一间是专任办公室与义辅员辅导服务区,一间小团T辅导室,一间会议室。专任办公室则是三张办公桌、一小间义辅员签到室兼工读生座位、一小间心理测验室、两小间晤谈室,与来谈者等候休息的沙发区;辅导服务区有一大间讨论室与两间电话服务间;团辅室是一个舒适、温馨的木板地板空间,需要脱鞋子,专做团T辅导用;会议室则是供每周专任工作会报,每月督导会议等等行政事务使用。这中心有四位工作人员,一位主任是三十五岁的陈大哥,两位专任,一位三十二岁的赵大哥与一位快三十岁的A,一位高职三年级的工读生小芬。红云是来递补一个月後要离职的A的职务,因此她一到职先跟着A实习,还没有自己的办公桌,陈大哥让她先坐在心理测验间。

    红云一到职之後,陈大哥在晤谈室与她谈话,告知她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最後特别交代她。

    「一楼总务组的出纳X姐,是个厉害角sE的人,你要小心应对她。最近她nV儿生小孩,同事每人都会出五百元祝贺,你虽然是新来的,还是跟一下b较好。」

    她感觉到陈大哥把自己当成meimei,也就点点头说好。

    过两天,楼下执行长把红云叫到他办公室去。

    「听说你不是谘商辅导相关科系毕业,又不是他们辅导中心的义辅员系统出身,你怎麽敢来,五楼的辅导组,他们很封闭的,专任都是来自他们自己的义辅员。」执行长是个身材矮小却气度大方的中年男子,一见到红云就开门见山的说。

    「我没想那麽多ㄟ,就是很想做谘商辅导的工作而已。」她坦承地回答。

    对於这种辅导组与事务组的二元对立概念,红云在大学时代就很熟悉又很反对。大学时代办营队活动,常常会有小队辅导员和活动行政员的对立,甚至辅导员会因为带领学员而自认为b较重要,她很不以为然,她觉得大家都是营队的工作人员不需要这样壁垒分明与优劣之分。她一进入青心团,心中就没有辅导组、劳工组、学校组之分,而且职前训练是三组的新进人员共同受训,辅导组八名,劳工组、学校组二十名,大家都相互称为「同梯」。当28名新进人员在职前训练营分享为何要进青心团,她印象特别深刻,一位男生自我介绍毕业於中兴大学企管系,希望能分发到澎湖工作,他想为青年服务。她内心很敬佩他,居然想到外岛工作,真是好有心。她觉得新进人员大家都很好相处,没有特别分是哪一组的人,像她与一位分到台中劳工组的男生两人还从台北一起搭火车到台中报到的,之後上班见到面,都会彼此关心一下工作、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