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迷情_第七十七章 满月台宫斗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满月台宫斗文 (第1/2页)

    第七十七章满月台宫斗文

    到了这一年的十二月,处死了崔莹,这个消息传来,林熙仁便感到,是开始逐步算账了,崔莹是最为忠诚于王禑的人,他的女儿乃是王禑的妃子,封为“定妃”,他作为王室姻亲,是一直守护王禑到最后的,而且崔莹也是很有威望,之前抵御倭寇和红巾军,有很大的战功,兴王寺之变也救了恭愍王,如今死了。

    要说崔莹这个人,林熙仁也听说他一些事,比较粗暴,喜欢杀人来吓人,不知是否是觉得这样做很是威风,林熙仁有时候想到崔莹,就不由得想到自己穿越前看过的一些网文,男主酷帅狂霸,看了两章就弃了,太中二,作者心理年龄大概中学生,青春期,正叛逆呢,不过崔莹还不太一样,他对于高丽,毕竟也是有很大的功绩,如今七十三岁了,死在了李成桂手中。

    虽然上书建议杀崔莹的是一些朝官,然而旁人哪能不知道是李成桂的授意?像是崔莹这样的人,李成桂自然不能放心,所以让人提议杀死他,年幼的高丽王王昌当然只能答应,对于他的死,许多平民倒真的是伤心的。

    从那之后,局势快速发展,到了第二年的十一月,王禑派了人去刺杀李成桂,都是原本与崔莹有很深关系的人,行刺没有成功,愈发激怒了李成桂,于是便废除了王昌的高丽王位,不多日便将这父子两个人都杀死了。

    再之后,李成桂从宗室之中找了一位,定昌府院君王瑶,把他立为高丽王,到了这个时候,李成桂已经是权倾朝野,差不多的人都知道,这位高丽王不过是李成桂的傀儡,有人便将高丽如今的情形比作了中原的汉末,李成桂就是曹cao,高丽王存在不了多久了。

    而到了这个时候,种种说法再不避讳了,有人传说之前的那两位高丽王,王禑和王昌,都不是恭愍王的真正后裔,王禑居然是辛旽的儿子,当年恭愍王为了让下一任的高丽王直接承继自己,便秘密收养了辛旽的孩子,其实王禑应该是叫做辛禑,那么王昌便也不是恭愍王的孙子,而应该叫做辛昌。

    林熙仁一听,《霜花店》的剧情又接续在这里了,那里面就是说,高丽王是阳痿,根本就不能有孩子,所以就让洪麟和王后在一起,王后有了身孕,如今便是那一段剧情移植了,所以电影也不完全是凭空编剧,在高丽时代就有这样的说法。

    之前是有一个女子,叫做般若的,本来是辛旽的妾,说王禑是她生育的,并非是顺静王后韩氏的孩子,般若很快就给人杀死了,不过仍然是引来疑惑,有士大夫就说,自古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可能会有的事,但没可能不知道母亲是谁,当时这种言论很是微弱,如今大大地给发扬了。

    林熙仁是以为,假如在现代,就很容易解决,检验DNA就可以判断,然而在这个时代,哪里有那样的技术呢?究竟真相如何,从纯粹生物学的角度,如今是无法验证了,在二十一世纪如果能够找到王禑的骨骼,和恭愍王的骨骼一起送去实验室做DNA实验,或许可以在几百年后得到结论。

    金精丽则是从史学的角度来论说:“好像宋明帝的故事,只因他败了,便什么话都说了出来。”

    林熙仁对这一段历史不是很熟悉,对于她来讲,什么五代十国南北朝都太零零碎碎了,比较的混乱,一个政权建立之后,还没怎么样,就忽然没了,不像唐宋元明清那么清晰,这位宋明帝,她也是不知道,于是便很虚心地问金精丽:“精丽啊,那个宋明帝是怎样一回事?”

    金精丽看着她,熙仁姐,这可让我怎么说呢?jiejie读书识字,却对本国的历史如此生疏,倒是看高丽的局势看得挺清楚的。

    于是金精丽就给她讲解:“南北朝时候,南朝宋明帝,据说他有阳痿,所以他的那些弟弟们,如果姬妾有了身孕,就悄悄地送进宫里来,假如生了男孩,便杀死孩子的母亲,把那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儿子,传说后面的废帝,还有顺帝,都并不是宋明帝的儿子,因此便说‘明帝负螟之庆’,用螟蛉子当做己子。”

    林熙仁一听,原来还有这样一段故事,看来还是自己历史读得少了,那些历史上的出名典故自己是知道的,这件事居然不晓得,以至于听到王禑和辛旽的瓜葛,便以为高丽人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竟然连这样的事情也能想得出来,如今才晓得,原来在中国就曾经上演过,无论是否真实,起码是有这样的猜测,都记录在了史书之中,高丽的这一场血统风波,在中国能找到原版,这就是“历史虽然不重复,但是押韵”。

    要说掉包孩子的事情,林熙仁从前也是知道的,就是“狸猫换太子”,刘太后把李氏的孩子占为己有,就是后来的仁宗皇帝,算是宋代时候的代孕,不过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父系的血统,仁宗皇帝虽然换了一个“生母”,不过毕竟父亲是确定的,然而在王禑这里,生物学父亲不确定,居然认为是辛旽,林熙仁就感到,这不单纯是对血缘的猜测,敌意实在有点太大了,尤其是李成桂扶植了力量愈发微弱的王瑶,传说更加大行其道,如今大家都在议论,当做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李成桂推广这样的言论,目的不难推测,就是要增强他推翻王禑父子的正当性。

    至于说“螟蛉之子”,林熙仁和金精丽共同认为,这个词实在不怎么吉利,从昆虫学角度来讲,蜾蠃与螟蛉是一个吞噬与被吞噬的关系,林熙仁来自现代,自然是知道的,细腰蜂捕捉小青虫当做自己后代的食物,并不是像这个时代的人类温情脉脉的推测那样,是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抚养,“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矣!”

    而且这个充当食物的过程还是非常残酷的,细腰蜂会向青虫体内注入一种麻醉剂,青虫就不能动了,然而却维持着机体的生命,也就是保持新鲜度,细腰蜂的幼虫孵化出来之后,吃到的都是鲜rou,而不是干腊rou,从这个角度来讲,细腰蜂很注重食品保鲜,虽然实在堪称暗黑料理,太恐怖了。

    金精丽虽然是生在高丽时代,然而即使是这个时代的人对自然界的看法,也不完全是想象,金精丽读过许多书的,尤其是医书,陶弘景有一本《本草经集注》,里面就写了这样一段话:“土蜂,今一种黑色,腰甚细……其生子如粟米大,乃捕取草上青蜘蛛十余枚,仍塞口,以拟其子大为粮也……其一种入芦竹管中者,亦取草上青虫,一名蜾蠃。诗人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言细腰物无雌,皆取青虫,教祝便变成己子,斯为谬矣。”

    陶弘景就是南北朝时代的人,很具备实证精神,对书中的内容不盲信,看到了“螟蛉蜾蠃”的说法,便亲身观察验证,终于给他发现了,在“螟蛉之子”这样一个美好童话的帷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