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剧情5【家国天下,将军剑客】 (第3/3页)
幼时营养不良与干农活的原因,趾骨有些变形,趾缝与指甲盖间还有久积的泥垢。 修长的手指一圈一圈按压揉捏,将药酒在这脚的踝骨位置化开,末了又稍微用了点力气捏了一捏,王大宝“哎哟”失声痛呼。 那人放心地点了一下头:“还好,骨头确是没有大碍的。只这两日歇着些,莫要跑跳,免得落根。” 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口音,实在是太软和了,听着便让人心里发痒,王大宝禁不住便又去偷眼瞧他。那张画中人一般的面孔却认认真真只向着他那双难看的脚。 “这两日歇着些,莫逞能胡来,嗯?”怕他不放在心上,那人柔声又叮嘱一遍。王大宝这才猛然反应过来,却哪里应得出一个字来,只有面目通红作了个揖,逃也似地赶紧一瘸一拐退了出去。 ……不过半月而已。 姚公子自己却怎么就胡来了? 一滴水珠坠落在面前的泥地里。王大宝抬起头,眼前分明是烈日当头,哪来的雨? 直到匆匆奔过一人瞥了他一眼,“咦”了一声,道:“王大宝你哭什么?” 28. 翌日清晨,全军拔营。黑山白水间,铁甲南下,岳字大旗招展。 同一天,洞庭湖两岸,各自收到一封书信。 一封是火漆密封,工笔小楷,半卷密密麻麻写了些风景见闻、生活琐事,谈到河南往日风情,如今惨不忍睹,及至金陵近日人心惶惶,都担心胡人铁蹄再度南下,没了何素的本朝军队已无法与之抗衡云云,读来令人展眉处有之,令人唏嘘处有之。而最后,作者俨然是观景思人有感,添了些慨叹之词,说道“山河失色,我心难安”,终句乃是落在“或跃在渊”四个字上。并无落款。 宛然一纸忧国忧民文字。收信者张芹却是立刻便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凛然杀机。 他现是洞庭南面水寨的寨主,但与普通落草为寇的大多是穷苦农民不同,他原先是个秀才,只是得罪了当地命官,才迫不得已落了草,因此不仅识得字,文采还不错。 或跃在渊,什么意思?或退一步潜于渊,或进一步跃于天,重在把握时机。他与陶悯谋划已久,眼下陶悯忽然来这么一封信,要他把握时机,难道是让他退一步的吗?显然不是!所谓金陵人心惶惶,那便是说小皇帝高寅身边人心不齐,如今已到了轻易就能谋得其位的地步了。 这是摔杯为号,是告诉他可以举事了! 想到此,他立时召集心腹诸将。 半个时辰内,数十水寇头目齐聚议事堂。寒酸木堂中灯火幽幽,映在各人面上,竟如数十具雕刻得横眉立目的极恶相金刚。 另一头,洞庭湖北,有一个小小的竹楼群落,零星二十余座,从湖边蜿蜒到翠微山间。湖边那座楼外,有一处竹编钓台,一人斜戴斗笠,着雪白长袍,罩天青蝉衣,蓑衣半披,独钓寒江。 静影沉璧,毫无鱼迹。只倒映出钓者标致的下半张脸。 这时一只灰雀落在竹脚小楼窗边,正对着经集苦思冥想、废了有数十张宣纸的少女余光瞥着,抬头一看,眼睛当即一亮,欢呼一声扔下手中纸笔,上前抱起这圆滚滚的肥啾,自它脚边解下一个竹筒来,而后一路奔向那个竹编钓台:“哥!哥!姚哥哥来信了!” 霎时间,涟漪自垂下的鱼线旁泛开。 1 垂钓人起身摘了斗笠,将鱼竿随手掷在一边,理了理乱发与微皱的衣襟,回头笑道:“是么?我来看看。” 摘下斗笠露出的那张脸英挺绝伦,眉目间轻狂风流之色难掩。 但很快,这轻狂风流之色就荡然无存了。 其人一手捏着信纸,一手捏着鼻梁,只觉脑仁发疼—— 姚涵……姚涵……两年不见,他好容易给自己来封信,提笔不过三句就是何素!说陶悯将要举事,何素去金陵勤王了,形势危急,让自己千万帮忙在洞庭湖拖住陶悯的同党张芹,那前面两句分别是“行川吾兄”和“见字如晤”,最后“感激不尽,万望幸许”。落款“姚”。 我可去你大爷的! 互诉衷肠呢?畅述久别之情呢?“终于发现还是你好,何素他就是个混账”呢?怎么一句都没有? 这信写了跟没写一样!他凭什么要看到! 不对,和没写还不一样——没写的话他至少可以少一个麻烦! 小女孩看着自家哥哥从欣然展信到气得头痛,敏锐地觉察到不妙,默默退了两步。却是为时已晚:“渺渺,今日课业没写完吧?” 1 哥哥收起信笑意盈盈看向她。女孩小嘴一张:“哇——” 一炷香后,女孩哭着趴在桌头抄写千字文,她哥神清气爽把玩那只灰鸟片刻后,提笔写了一张“尽心竭力,死而后已”,字迹飘逸秀丽,吹干后卷起塞回小灰爪边的木筒里。 小灰与他对视片刻,他微微一笑,低头在毛绒绒的小脑袋上情意绵绵地啵了一口。小鸟“啾啾啾”一阵乱叫,竟然让人看出一种脸红的感觉来,也不知是满意还是抗议。 尽不尽心天知道,反正姿态是要做足的。 他扬手,小灰一跃而去。 “渺渺,”他转回身,闲不住似地又捉起meimei一缕头发玩,“哥哥要是死了,知道找谁养你吗?” 小女孩头都不抬:“知道。找大长老。” “嗯,不错。”他笑了笑,“记住就好。” “哥哥去与大人商量点事,你自己把课业写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