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纯rou无剧情,未成年退散莫来_剧情21【家国天下,将军剑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剧情21【家国天下,将军剑客】 (第2/2页)

重罪与寻常攻讦不可同日而语,势必不死不休,且牵连重大,至少牵扯几家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没有人会坐以待毙,此举必引来对方不顾一切的反扑,或许引火烧身也未可知。

    因此若先发难者是为争权无故攀咬,则此举未免太过鲁莽粗糙,恐怕得不偿失。康陶二人都是身在庙堂数十年的成熟政客,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是以这必然是一真一假,真谋逆者知道事发在即,便为迷惑视线方故意将水搅浑,顺手又将自己最大的对头拉下水,拖延一二。

    是谁谋逆其实也很明显。康冲被指与他甘秀勾连,而他甘秀可以确准自己绝无反意,那么不消说,谋逆的就是陶悯。

    其人不可能就这般两手空空毫无准备地入宫,做待宰的羔羊。禁军中必然已经有一部分军队向他投诚。他们应当已经开始行动,举事也许就在几炷香时间以内——具体是几炷香,取决于陶悯是何时将消息送达效忠于他的军队手上,以及这支军队和宫城之间的距离。

    因此现在耗时间是不明智的。

    即刻捉拿陶悯,并放他甘秀回天武军主持大局,这才是最明智的决定。

    然而问题是,他的忠诚只有他可以确知。

    皇帝陛下信不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况且,还有一个变数——“何将军”。

    当今天下,除了何素,还有谁配得上陛下这声“何将军”?然而众所周知,何素已经辞官。

    既然辞官,为何回到金陵?不仅回到金陵,还入了宫城,悄无声息到了陛下身边。甘秀直觉他与这场迫在眉睫的政变有所牵连,但究竟是何种牵连……

    他暗自瞟一眼何素的方向,心下自问:若是我辞官隐退,后又易容入宫,秘密觐见陛下,会是出于何种缘由?

    最后出列的是严余。

    老头后背冷汗涔涔,眼中干涩,用力眨了眨眼睛,方才觉面前景象清晰了一些。地上有数条影子,中间那条是他的,一左一右分别是康冲与陶悯,在烛光下飘忽不定地跳跃。

    陶悯是他亲家。康冲向来与他不对路。

    但现在,谋逆的是陶悯。

    若说上殿之初还有一丝犹疑不定,陛下与陶悯的反应却是让他彻底笃定了此事属实。若非属实,陶悯不必反咬康冲。

    况且,何将军——他严余再不知兵,再不通易容,也知道这一声将军之下,只能是何素了。退隐将领易容入宫,如果不是为刺杀,是为什么?

    报信而已。

    报的什么信,能让他此刻旁听两位宰执对质?

    心跳咚咚作响,老头手指微微哆嗦,恳切道:“陛下——”

    “陛下,恳请陛下即刻令上四军其他三位统制同来殿前一叙。”

    “陛下不妨比对康相奏章与臣所呈信笺笔迹……”

    “甘统制已自证清白,请陛下许甘统制回营!”

    三道声音同时响起。

    陶悯心下凛然,抬眼望去,康冲与何素也正望来,三人视线一瞬交错。

    皇帝倏地转向何素:“已自证清白?”

    何素不敢拖延,不等皇帝追问,立即道:“不错!若甘统制谋逆,此刻必定心虚,何必应召入宫?须知天武军居中坐镇金陵,策应四方,以方位而言,属上四军中距离宫城最近的,其人若真要谋反,先一步领兵入宫便可。只要拿捏住陛下,其人何事不可为?”

    甘秀一听满头大汗,眼见皇帝面色又阴沉下来,直想拦住何素道将军住口,莫要害我。却听何素语速极快继续说道:“但甘统制此刻入宫了!卸甲卸刀,只身入宫,陛下一声令下,班直便可将其格杀当场。试问陛下,此人若有反意,此举何其不智?”

    康冲也反应过来:“可见其人问心无愧。陛下命其领天武军,实乃英明!”

    这一转一接,皇帝面色好了不少。甘秀几乎听得傻了。这便算自证清白?他还什么都没来得及说呢。

    陶悯却道:“不妥。若班直中出了反贼呢?则其人便不算手无寸铁了。”

    皇帝目光立刻扫向封棠。封棠后背鸡皮疙瘩直起,心下怒骂陶悯行险着不打商量,却也只有配合一途,伏地道:“陛下明鉴,臣心天地可鉴!”

    却听何素当即驳道:“陶相公问得好。可你别忘了,如今留在宫中的是谁,又是谁将所谓甘统制与康相公勾连的文书呈供御览的!”

    陶悯霎时一个激灵,只觉手指都僵住,但很快,他就冷静下来:“若那个人是云郎将呢?云郎将此刻在何处?”

    他四下望了望,确信自己没看见云简:“或许云郎将……”

    皇帝与何素却是同时开口:“朕命他去接何卿家眷了。”

    “陶相公,这便是你与甘统制最大的不同之处——你手中本无兵,而封棠已投了你!故而于你而言,入了宫,你倒有班直可以倚靠,在陶府,你却无法反抗云简。抑且入宫还有两样好处,一则公然谋逆名不正言不顺,但若事端发于宫中,只消将证人灭口,便可有另一套说辞,譬如康相与甘统制谋反弑君,陶相救驾不及,只来得及将这二人格杀……”

    陶悯脸色铁青:“何将军真无愧兵家诡道,这说的怕不是你的心思!”

    何素却已来不及去看高寅脸色,只一口气说下去道:“二则除了甘统制的天武军,其他三人分守南西北三方城门,要入宫都需花上一倍于天武军的时间。虽不知投了你的是哪位,但你在此闲谈之时,想必那位已领着兵从城门赶来了。你可是在算时间?方这般不慌不忙要陛下核对笔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