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英雄之武穆传奇_第十一章苗刘之乱(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苗刘之乱(一) (第1/1页)

    在朝的文武官员大都是北方人,他们的家乡有的早就沦陷,有的在宗泽Si後也被金人真正占领,所以大多数都希望有一天大宋能够收复失地,迁都回去。相对的,像王渊与宦官们早就将身家X命都跟着朝廷放在临安,当然希望国都永远都在临安。

    由於高宗迟迟没有确立定都何处,这个议题就一而再,再而三被提起,高宗被双方持续不断的言词辩论Ga0得很烦;这时王渊突然开口说道:

    「我认为所有的考虑都应该以圣上的安危为重,以这次胡寇来侵为例,最後还是因为临安有重江之险,他们只好退兵作罢。所以当然是以临安为上上之选了,请皇上圣裁。」

    真不愧是经常在皇上身边走动的人,这番话深深击中了高宗的要害,马上裁决定都临安。

    高宗迁都临安後,王渊与宦官们成天在城里搜刮百姓财物、强占民宅。建炎三年二月十五日,他们为了到入海口去观赏钱塘江cHa0,特地从城门外到钱塘江边搭建了长达数里的帐幕,沿途还摆了丰盛的食物酒品供他们随时取用吃喝。凡此种种作为极尽跋扈奢华之能事,都使临安居民与g0ng中军士对他们十分不满。

    扬州一役金兵如此快速让高宗吓破了胆,为怕旧事重演,所以他在临安四周要冲之地都设置重兵,由可靠的大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杨沂中等人把守;京城的护卫则由苗傅、刘正彦率领「赤心军」负责。

    苗傅是山西上党人,他的伯父在元丰年间曾当过殿前都指挥使,属於武将世家;靖康之难後不久,康王从济州南下途中,他与张俊、杨沂中等人一起前来归附。

    苗傅认为自己世代忠贞Ai国,又属於早期归附高宗的人马,理应受到重用;想不到皇上却只信任康履与王渊这种整日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小人。

    苗傅与刘正彦这些当年护送皇室亲眷南下的官兵,都是北方人,所以希望朝廷有朝一日能够光复失地;想不到高宗在王渊与宦官谗言之下,只想偏安江南;再加上王渊公船私用,使许多军士被b降金,其中有许多人都是他们的旧识或同袍,所以对王渊康履等人,新仇加上旧恨,令他们感到忍无可忍。

    苗傅、刘正彦经过详尽计画,决定带着「赤心军」的兄弟在临安城内城北桥下埋伏;趁王渊退朝经过时,一声令下蜂拥而上,将王渊拖下马来乱刀砍Si。

    苗傅、刘正彦既然杀了王渊,一不做二不休,又命令手下冲进皇g0ng,屠杀太监。

    「理论上皇g0ng内只有两个正常男人,一位是当今皇上,另一位是个两岁娃。不过这些宦官很贼,极有可能会穿nV装,所以必须彻底执行搜身。」

    这批官兵累积了一肚子闷气,进入皇g0ng之後只要见人就一把往胯下m0去;只要一把m0空就先抓起来,把手伸进衣服里面上下m0捏看看是男是nV?有的还被脱光查验;除非确定是nV人,否则就一剑杀Si。经此一役,高宗後g0ng太监几乎被杀光,嫔妃g0ngnV每人都受到重大的SaO扰与轻薄,有不少人事後因为羞愧难当而自杀身亡。

    有一个士兵看见前面有两个人行动鬼祟,上前抓住一人,用力往他胯下一抓,想不到这次居然手中抓实,那人疼痛万分,登时晕了过去。

    那名士兵再抓另外那人,发现是个宦官,所以一剑杀了。

    回头再看地上晕Si之人,似乎正是皇上。

    为免皇上醒来追究,他也没报告就逃之夭夭了。

    高宗不知自己晕了多久,醒来时已经身在大殿。他睁眼一看,眼前是一大群人,包括看守皇g0ng大门的吴湛、羽林军统制苗傅、刘正彦与统领h大昇,率领众多羽林军士。有些士兵手上持着刀剑,刀剑上还有血迹未乾。

    虽然胯下的疼痛没有丝毫减轻,但是高宗还是尽量以平静的口气说道:「众卿家有什麽事吗?」

    「报告皇上,事情是这样的;」吴湛说:「王渊与宦官龚文、韩硕等人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所以今天大家合兵把他们杀了,目的只是清君侧,为天下除害而已。」

    「杀得好,这些人不忠不仁,人人得而诛之;可是恶人既然已经伏诛,卿等为何还逗留在此叫嚣呢?」

    苗傅踏前一步说道:「启奏陛下,因为还有贼人首脑康履、曾泽二人不知潜藏何处?恳请陛下将二人交给我们,自当甘心伏罪。」

    「你们已经杀了这麽多人,为何一定还要杀他们?」

    「因为只要今天放过他们,日後他们随时都会找机会报复,到时我们恐怕会Si无葬身之地。所以请皇上别再说了,我们一定要斩草除根,以绝後患。」

    高宗只好听从,告诉吴湛他们二人藏身之处;不久,吴湛就将他们带了过来,交给苗傅发落。

    叛军纷纷上前,刀剑齐出,将二人斩成r0U泥。

    高宗看众人意犹未尽,三五成群聚地高谈阔论,一点也没有想要退走的样子。

    「卿等还不走,到底还有何事?」

    「陛下之前重用h潜善汪伯彦,差点导致亡国;接着又宠信王渊康履,迫害忠良,显然不适合当皇帝。因此建议皇上退位,传位於魏国公赵旉,天下才能大安,届时我等一定退兵。」

    原来众人七嘴八舌议论,都说今日大逆bg0ng,X命一定难保;除非b高宗退位,大家才有一线生机。

    高宗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局面,但是叛军也不退让。双方来回折冲,最後的方案是由隆祜太后下手诏,命高宗传位於太子赵旉,再由隆祜太后临朝听政。

    隆祜太后是宋哲宗赵煦的废后孟氏,算起来是高宗的伯母;赵旉则是高宗的独子,年仅三岁。

    苗傅等人得到高宗亲笔的禅位诏书之後,才命令手下军士退出皇g0ng。

    高宗回到寝g0ng,自己检视胯下伤势,发现多处肿大流血,即忙宣御医前来诊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