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者_第一卷大唐风云第一章九天玄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大唐风云第一章九天玄洞 (第1/3页)

    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冬十一月,天宝三年正月朔改「年」为「载」

    原本还是万里晴空的天气,午时一过却风云变sE,乌云迅速掩盖天际如泼墨一般,宛若末日,气温骤降寒意直入骨髓,呼呼的风儿夹带着密集的雪花纷纷扬扬,转瞬间已把周遭景sE染成一片雪白。

    忽然一道光影划过天际,没入嵩山山脉消失无踪。

    位於嵩山山脉中,一座不知断了多少年香火的道观,隐没在荒草漫布的小径尽头,道观大门正上方的匾额,上书着「道德观」三个斗大的字,匾额虽然已斑驳,然而匾额上「道德观」三字依然苍劲刚毅,气势非凡,挂在这座破旧不堪的道观门上显得相当突兀。

    道观规模不大,只有前後二殿,虽然外表破旧斑驳,但主殿神龛上一尊白发长须头有束冠,身穿杏h八卦道袍,手持一柄画有YyAn镜扇子的泥塑神像,却依旧仙风道骨法相庄严。

    这时一对年约十来岁的小孩冒着纷飞大雪,穿过b人高的荒草来到道观门前,小男孩抬头看了一眼门上匾额,随即用瘦弱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推开二扇残破不堪的大门,深怕一不小心会将门给推落,待二人跨入门槛後,小男孩才转身小心翼翼地将门给轻轻掩上。

    就在小孩推开道观大门的一瞬间,一道光影急速从门外S向神龛上的神像,当光影没入神像後,整尊神像紫光祚现,虽是泥塑神像,神情却栩栩如生,灵动的双眼从二名小孩跨入道观门槛後,视线从未离开二人身上。

    小男孩走到主殿神龛前,双手合十朝神像恭敬的拜了一拜,跟在小男孩身後的小nV孩,也依样学着朝神像拜了拜,神像灵动的双眼依然注视着前方正在膜拜的二个小孩,嘴角更是微不可察的慢慢上扬,似笑非笑,神情极为诡异,让人有种尔来了的感觉。

    拜完神像後,小男孩带着小nV孩在道观内找了一处较为避风的墙角,随後二人便靠着墙角曲膝蹲坐在地上。

    此时道观外大雪纷飞,残破的墙垣并无法遮挡外面肆孽的风雪,道观内依然异常寒冷,加上二人身上穿的劣质棉袄根本起不了御寒效果,使得二个瘦弱的身T仍然不断哆嗦着。

    同一时间位於西都长安城内的一处道观,一位穿着道袍的老者,站在道观前扶着长须观看突变的诡异天气,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道:「天道将变,应运之人已现…」随後掐指一算,睁着斗大的眼睛摇头叹道:「怪哉!明明将现於本朝…却又…怎麽可能…唉-!天意如此…大唐此劫已避无可避…」

    大雪依然下着,毫无停止之意,二个小孩已在墙角蹲坐了一天一夜。

    这时小nV孩的肚子却不争气的「咕噜」叫了一声,难为情的说道:「牛哥哥!我们还要待在这儿到什麽时候?」

    小男孩看了一眼破旧不堪的大门,外面的雪虽然还下着,但已没有昨夜下的那麽急,自从二人躲进这间破旧小庙後,已一天一夜未曾进食,身边所带的食物在进到道观前就没了,原本想说等雪停後就上路,哪知这场雪一下就是一昼夜,皱了皱眉问道:「玲儿!是不是饿了!」

    「嗯!」小nV孩有些难为情的低声回答说。

    小男孩站起身微笑道:「玲儿!外面还下着雪,你先在这儿待着,牛哥哥出去找点吃的,马上就回来。」

    小nV孩一脸担忧的说道:「牛哥哥!外面冰天雪地的,你要去哪里找?」

    小男孩一脸坚毅强忍着冷得发抖的小身子,挺了挺x回答道:「你牛哥哥壮得像牛一样,这点雪还难不倒牛哥哥,放心,我一定会带吃的回来。」说完便走向道观大门,小心的将破旧不堪的大门打开,紧了紧衣服,回头对小nV孩笑了笑後,再将大门掩上,大步迈向淹没在一片银白荒草中的小路。

    小男孩出了破旧的道观才走没几步,小nV孩就追了上来,气喘吁吁喊道:「牛哥哥!我怕,你带我一起去。」

    就在小nV孩追出道观後,从神龛上静坐的泥塑神像中,一道虚影突然起身拂须笑道:「二位下凡历劫,老夫只能略尽棉薄之力,才不违天道之意,二位只能好自为之…」语毕手持YyAn扇朝空中一扇,随之一道亮光S出道观,白发老道的身影同时也一闪而逝,只留下依然端坐於神龛上的神像,此时神像已恢复往日的泥塑样貌。

    白发老道消失於道观不久,在不远处的山道上,一块大石无风自动的滚落山谷,原地却露出约有三尺宽的椭圆缺口,缺口出现不久又被树枝及大雪所掩盖。

    李浩是小男孩的姓名,而阿牛则是李浩父母为他所取的小名,现年十岁。

    李浩的父亲在南昌李家村附近的十里八村里,是个名气极高的郎中,开了一家名为济仁堂的医馆。

    在李家村附近的十里八村里,不管谁生了病,第一个想到的是济仁堂,不管是付不出医药费的穷苦人家,还是锦衣丰食之家,只要谁患了病,全都会找上济仁堂治病。

    李父对前来求医的病患,则不分贫穷贵贱一视同仁。

    济仁堂看诊的诊费着实不低,不过这只针对富贵之家而言,一般付不出医药费的穷苦之人,济仁堂不仅提供药物还资助金钱,济仁堂生意若以门庭若市来形容并不为过,但收益却只能起到收支平衡,有时还得自行贴补支用。

    前来求医的人都知道医馆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管富家人或穷苦百姓,凡求医者就得拿牌子排队,依先来後到的顺序,谁也不例外,除非病情已到危急,则另当别论。

    然而天道弄人,李父在李浩九岁时,因李家村附近村落发生了传染力极强的瘟疫,李父为了救人不分日夜医治患者。

    李母也在医馆人手短缺之下,投入照顾病患的行列,或许是过度C劳造成免疫力下降,李浩的父母先後都染上了瘟疫而相继辞世。

    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堪称一代仁医的李父,却因救人而英年早逝,算不算是好人不长命再一次得到印证,还是纯属意外呢?若y要解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