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章:只有你合适 (第1/1页)
很快第一批救灾粮由陵国皇都送往淮北。 后面的粮食也由朝廷牵头,领着各地州府开始筹粮。 礼部也削减了不少开支,其他不说,宣容体会最明显的就是伙食的变化,宣容工作的地方中午是管饭的,以前的工作餐一直是不错的,可现在也削减了rou食的占比,几乎难见荤腥了。 听了右侍郎说,如今北漠强盛,好像有南下入侵的意思。 只是陵国虽遭遇天灾,他北漠也不好受,一场五十年难得一遇的特雹灾光顾了北漠的大片草原,北漠牛羊牧民死伤无数,受到如此重创,北漠也不敢贸然南下。 但若是救灾不力,导致民反…… 宣容皱眉,看着礼书上记录的北漠与陵国的各种友好的交往,以及大大小小的战斗。 他兄长就是死在陵国的贪腐和北漠的夹击中的。 听母亲说,他兄长还曾写信,说他将带回一位姑娘,做她的儿媳,只可惜,兄长什么都没有带回来,姑娘没有带回来,他自己的命也没有带回来。 “真没想到太傅和陛下都有如此决心!” “如此这般,我陵国必定国运昌盛!” 严尚书和礼部左右侍郎笑着走了进来。 因宣容的工作室靠近礼部门口,众人一回便知,忍不住一边拿笔一边探出头笑问,“尚书大人和两位侍郎,你们怎么如此高兴?” 严尚书捋了捋胡子。 “今日上朝,陛下捐出了自己的半年用度,并勒令灾民不救,皇宫一日不许食rou,太傅率先响应,捐出了名下一半良田。岭南太守也上书岭南去年是丰年今年还有余粮,可往淮北运去。” 左侍郎感叹:“岭南这瘴气虫豸遍地之地,也能有如此大用,真是想不到啊。” 右侍郎用手肘戳了戳左侍郎:“这是自然,也不看看这管理岭南的叶千察是谁的学生。” 说着又看向宣容。 宣容微愣,又看右侍郎打趣的眼神,明白了——此人是李良生的学生,是正儿八经的李党。 “这叶千察到岭南不过三年竟把岭南治理得如此之好,宣礼节可有经常与他讨论治理一方的方法啊?” 宣容微笑摇头:“我拜老师门下较晚,还未来得及与他交流。” 右侍郎还想问,却被严尚书打断。 “好了好了,如今朝廷上下一心,我们赶紧回家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捐的东西。” 说来也怪,今日上朝,由李良生李太傅牵头,李党中人纷纷慷慨解囊,捐钱的捐钱,捐物的捐物,更有甚者直接捐出了自己一年俸禄,搞得其他官员也坐立不安,无论愿与不愿,皆开始捐献财物粮食。 由上至下,小皇帝带头救灾的行为也“感染”了民间的一些富商,一些属于民间的捐款也开始涌入淮北。 就这般,粮齐了,不论是好粮,还是差粮,总之,粮被凑齐了。 在粮被凑齐的那天,宣容在礼部接到了一道圣旨。 小皇帝亲发的,派宣容护送粮草,去淮北救灾。 宣容接旨的时候有些愣。 如此重要的工作,为何派他? 为何派宣容? 小皇帝也很想派其他人,可他能派谁了? 皇宫之中,宣室殿内,小皇帝坐着,有些疲惫的捏着自己的太阳xue。 他的面前摆着一张陵国地图。 他伸手去指。 “从这里,过玉城,到淮北,皆是太傅的门生,这一路若有贪墨恐怕不光不能赈灾,反而会逼死许多百姓,太傅应当也是顾念百姓生死之人,希望他这学生能把粮草完整的带到淮北。” …… 宣容回到李府,就和李良生说了小皇帝派他护送粮草去淮北的事情。 李良生一听,眯了眯眼,小皇帝这旨李良生并不知晓。 显然是临时起意直接写好了就让太监送给宣容了。 思考良久李良生才道:“也是一个好机会,只是一路凶险,你本就不会武功,身体纤弱,去淮北的话还是太苦,不如我让陛下收回成命。” 宣容想了想,最终道:“我自抚安进京赶考,一路上见过无数流离失所之人,所见所闻悲痛人心,我真想这世上再无灾祸,世人皆安居乐业。” 李良生一听愣了愣。 随即想到了他与宣容相遇的种种。 最终只道:“罢了,这护送粮草的差事,怕也只有你合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