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99章,将盖大棚提上日程  (第2/2页)
劲儿。    因为荒地跟山上不适合种粮食,即便按着最便宜的租金,也是要花钱的,以前连饭都吃不饱,大伙儿谁也没心思做那个无用功。    费半天劲儿种不出东西来还得往里面搭钱。    这事儿搁谁身上,谁都不愿意干。    能种出来粮食的口粮地对村里人来说就是宝贝,哪怕大伙儿现在都有了工作,依然起早贪黑利用空闲时间去侍弄自己的地。    穷怕了,不在地里种点儿东西,总会觉得少了些什么,心里不踏实。    林知瑜想了想,才道,“这好的口粮地1年1亩地能产3百斤细白面,1斤细白面两毛钱,那么1年就是6十块钱。    依我看全都按着6十块钱1亩租得了,李叔,你觉得行吗?”    村里的地大多都平整且连成片,这样盖大棚也好管理。    李光明点点头,“行,我这就把这事儿跟大伙儿说1声。”    李光明办事儿特别有效率,将租地的事儿跟水果基地的工人们说了说,让他们能拿主意的拿个主意,拿不了主意的晚上回家商量商量再说。    租不租地全凭自愿。    最晚明天早上给他消息。    如果愿意租就签合同,不同意地话也不勉强。    这两百来人乍1听林知瑜要租口粮地盖什么大棚,不出意外全都犹豫了。    口粮地就跟他们的命根子1样,根深蒂固的思想刻进了骨子里,即便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太多,他们也从来没想过不种口粮地。    那不是在砸自己饭碗呢。    有人问李光明,“村长,林家小闺女在口粮地上盖大棚,这事儿能靠准儿吗?    听她说,冬天下大雪的时候,能在大棚里种出蔬菜来。    我听着这事儿不太靠准儿,她别被人骗了。    还有,您会把家里的口粮地租给林家小闺女么?”    现在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了,大家觉得安安稳稳的就挺好,大多数人是不愿意改变现状的。    老实说,他们打心眼里盼着林知瑜的事业做大做强,生意做的越好,村里人得到的越多。    但盖大棚冬天里能种出蔬菜来这事儿,他们连听都没听说过。    人对未知的东西都本能地恐惧。    他们真怕林知瑜被人骗了或者盖大棚种不出蔬菜来,赔得血本无归。    那他们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工作没了不说,搞到最后连地也种不了了,1大家子都去喝西北风么?    李光明还能不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他默不作声地叹了口气,人的思想真的很难改变,这段时间村里1直都在宣传思想改革,但只有年轻的和不那么轴的人能听进去。    好多人依然守着固有的思想不肯改变。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们。    祖祖辈辈都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突然有1天让他们把地租出去,心里不踏实也正常。    “林家小闺女不白租你们的地,每年每亩地会给6十块钱的租金,公粮也归她管。    合着你们上班能挣1份工资,还能得1份租金。    1边上班1边种地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这个不用我多说,你们体会过的人还不清楚这其中的滋味儿吗?    这么折腾,就是铁打的身体也受不了。    还有林家小闺女给的租金可都是按着产量高的地给的,人家还包公粮。    大伙儿就是专门去种地,能保证1年有这么多产量吗?    所以把地租出去在我看来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我会把家里所有的口粮地都租给她。    至于你们说的,盖大棚种蔬菜会不会赔?    这天下哪儿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做买卖尤其是搞种植那肯定会有风险。    但林家小闺女是个有能力有本事的。    之前林家小闺女在他们家的口粮地上挖鱼塘养鲫鱼,大伙儿也不看好她,包括她开加工厂,到最后她也经营的很好,还让咱们全村的人都跟着受益了。    另外,林家小闺女说了,会把租金提前发给大伙儿,每年1给。    我说个不好听的话,林家小闺女还有养殖场,有果树,有罐头加工厂,就算种大棚出了问题,她也折腾的起。    总之不会让大伙儿赔了。”    李光明这么1说,问那问题的人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仔细想想也是,林家小闺女如今家大业大,又有出息有本事,眼光独到,怎么可能做那赔本的买卖。    于是有多1半儿的人当下便表示同意把口粮地租出来。    剩下的1小半儿则表示要回家商量1下,毕竟这不是小事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