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 (第1/1页)
篮子是李清祖母张秀送回来的,篮子里装满了晒g的柚子皮和橘子皮,给付家老小当下粥菜。张秀年近七十,脸如象皮,利落短发,头顶雪白,发尾却是h的,从远处看像是顶着落雪。她骨架开阔,始终挺直背脊,有着男子般的背影。张秀说话有她自己独特的节奏,使付晓微听着很难受,所以她不怎么听张秀说的话。但李清很听他祖母的话,起码就付晓微所见,他祖母吩咐他打水他不会去赶J,祖母让他别出门,他跨出屋的腿在落地前就又立马收了回去。只要祖母喊他,他总会迅速地应声,跟条件反S似的。 付晓微觉得要是张秀和李清说,好好和她这个初来乍到的孩子相处,李清肯定也会听。张秀仿佛有种奇怪的气场,付晓微在她旁边连气都不想出。付晓微信赖自己的直觉,张秀绝对不是会说这种话的人,她也不会有心思关心这个隔壁家的小丫头。 事实上,付晓微的直觉准了一半,只不过张秀和她孙子说的是:“付家那丫头是个倒霉的,一出生就克Si自己的妈,你少和她来往。”李清应了一声,心想那他也挺晦气的。李清对祖母这般的论调早已习以为常,祖母常常念李溪是扫把星,把老年丧子全部怪在孙nV头上,一见孙nV就来气,偏偏李溪听不懂她说话,时常把她气得半Si。尽管她从赤脚大夫父亲那学了些医术,可她不曾在孙nV身上花任何心思,更别说努力寻找医治孙nV的办法了。 李清并没有把祖母的话当回事,尽管年纪尚小,但他竟在强势祖母身边养成了思考的习惯,虽然在日后看来他对于许多事情的批判并不够准确,可他宁愿相信自己经过判断得出的结论,也不愿轻易让旁人的话语控制他的思想。他知道反驳祖母只会让她暴跳如雷,所以他很少在祖母面前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毕竟他的想法十有与祖母的相悖。 他对隔壁的小邻居没有什么好感。他想了想,大概是因为付晓微是个咋咋唬唬、冒失、冲动、非常情绪化、特别热情的人,给他的生活平添了好多噪音,他并不想和这样的人过多相处。 付晓微在J鸣声中被祖父叫醒,那时天还黑着,她痛苦地闭着眼睛表示自己起不了床,结果祖父说人家李清已经在等了,她猛睁眼睛,什么情况?冰凉的井水没能把她冷醒,行尸走r0U般跟在祖父和李清身后,走了大概二十分钟山路,她才清醒。 祖父和李清都挑着担,担里装满了用报纸包好的串串葡萄。祖父种的葡萄一部分供给水果批发商,一小部分会被拿到清水镇去卖,若还有剩的和品相不好的,祖父会把它们做成葡萄酒、果酱和葡萄g。这几年他年纪大了,从村里到小镇得走一个半小时的路,从小镇回来的时候能坐上大巴,但去时因为大巴还没开始运营就只能步行,他一个人担葡萄T力跟不上,于是拜托了李清帮他一起。李清是个能吃苦的孩子,每次都能坚持下来。期间,付志强会给李清几百块钱,并且总忍不住叮嘱李清钱应该自己收着,而这时李清总会抿嘴微笑,脸颊有隐隐的酒窝。 付晓微完全清醒后,三番两次试图和李清搭话,要不就被无视,要不就是得到点头或者摇头。她自觉很会看人脸sE,但是她却真的不在意李清的冷淡,她认为李清其实是个很有趣的人,这样的感觉使她对李清生出许多好奇来,奇异地想要了解他更多,以至于面能越挫越勇,乐在其中。那时候的她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举动会给李清带来许多不便,只是一头热地相信自己的善意给别人带来的只有好处。等付晓微走出以善意为导向的自我中心主义时,回想起她刚认识李清时,自己对李清层出不穷的SaO扰,顿时内心充满了歉意与羞耻,但如果她那时就明白人与人对于世界的感知是千差万别的,要感知并尊重他人的边界,她和李清大概只能是面熟而已。 三人出了村,便走上了付晓微坐大巴来时的那条公路,此时天已亮了,晨雾氤氲,暑气稀微,公路一旁是稀疏的民房和青山,另一旁栽着银杏,再过去又是田地和连绵的山。微风拂面,视野开阔,脚底渐渐热了起来。期间付晓微试图帮祖父担葡萄,被祖父谢绝了,手里反而多了串葡萄。她又去问李清,李清当然也是拒绝。她把剥好的葡萄递到祖父嘴边,祖父吃了一个就怎么也不肯吃了。她又给李清递去,李清一开始没接受,倒是肚子响了两声,祖父和付晓微都大笑起来,他自己面不改sE,通红的耳垂出卖了他。付晓微说:“你就吃吧,很甜的。”说着趁李清张口想说话的当,手疾眼快塞了两个葡萄李清嘴里。祖父见他两人闹,大笑:“清儿你就吃吧,先垫垫肚子,别饿着了,待会儿到镇上再吃早饭。” 在公路上走了一会儿,他们拐进一条小路,沿着田间小路,路过牵牛花、水稻、玉米、花生、丝瓜藤、西瓜地,他们甚至踩在铁轨的枕木上,付晓微蹦蹦跳跳,看见铁轨旁的石竹,白sE和粉sE的花开得正绚烂,最后路过一个教堂和几处庭院,他们终于到了小镇。付晓微这才发现原来他们是从车站对面的小巷里出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