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0章 瓦罐(上)  (第1/1页)
    第220章瓦罐上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伏灵十七年,三月初一。    一年春耕时。    韩香骨早早起床,照例先拾柴、再挑水。    当少年挑着最后一担水进入张家小院。    却见正屋屋檐下,老太太正将那双绣花平底鞋换作破烂草鞋。    “张奶奶,您也要下地去吗?”    老太太笑道:“得下,不下儿媳妇又该戳我脊梁骨,骂我吃闲饭喽。”    朝阳初升之际。    云水村村民三三两两,扛着锄头出了村,往自家田地走去。    春竹府境内多山,可耕种田地很少。    官府给韩香骨分了五亩,离村子有七八里之距。    伏灵十六年,春竹府洪灾,云水村也没能幸免。    小一年未打理,映入韩香骨眼帘的,是比膝盖还高的萋萋荒草。    挽起袖子,少年挥舞锄头。    一边锄地,一边抓起荒草,待将泥土摔打干净,便扔下地埂。    这只是第一遍锄草。    待春雨再落一场,气温渐暖,还得锄一次,种下粟米种子。    三月播种,四月还得锄草,包括将莠苗拔掉。    毕竟土地就那么一点养分,杂草不锄,莠苗不拔,则很难长出庄稼。    五月份还得锄最后一次。    待六月份粟米苗长大了,长壮了,不怕杂草夺取土地养分,村民们才能停下来喘口气。    ——    韩香骨不停歇,足足锄了近一个时辰,才直起几乎快要折断的腰。    回头望了一眼锄出来的地,韩香骨不禁苦笑一声,“这得多少天才能锄完?”    “喂,太平,过来歇息歇息,喝口水。”    下方便是老村长儿子郭省的土地。    此刻,男人坐在地头一棵杏树下,冲韩香骨招了招手。    “来喽郭叔。”    郭省吧嗒吧嗒抽着老旱烟,冲咕嘟咕嘟饮水的少年伸出一根大拇指。    “太平,你这地里活干的太好了,一个顶三,等六月清闲下来,瞧好吧,上门说亲的媒婆,保准把张婶家的门槛踩烂。”    韩香骨瞪大眼睛,“郭叔,不至于吧,我没爹没娘,也没亲戚帮衬。”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谁家姑娘眼瞎了能看上我?”    郭省:“太平,这你就说错了。”    “老百姓什么最重要?不就力气嘛。”    “地里活干得漂亮,就能多打粮食。”    “粮食多了能干嘛,吃饱饭啊。”    “老百姓不就图个吃饱穿暖嘛。”    韩香骨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个他早该明白的道理。    这个时代的圣贤书,是不屑记载老百姓的。    比如韩香骨就不知道,原来在村子里,有力气就能娶到妻,哪怕你是一无所有的外乡人。    “郭叔,”    韩香骨放下白瓷碗,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大山。    大山并不高,山体坡度平缓,遥遥可望见一口口挨挨挤挤,洞口约莫水缸大小的窑洞。    远观仿佛美人脸庞上被挖出密密麻麻的黑洞。    “郭叔,那是什么?”    郭省解释道:“瓦罐坟。”    韩香骨好奇道:“瓦罐坟?葬啥的?”    郭省吐出一口烟雾,“葬人,老人。”    “那些生活在府县的人家,且不说绫罗绸缎,但基本的吃饱穿暖还是不愁的,所以多是花甲古稀苍龄。”    “然村落之人,因长年从事繁重体力活,且少有饱腹之数,小小一个风寒,便能夺去性命。”    “所以少有长寿老者。”    “别的地方不知道,但在我们胡州,一直有瓦罐坟的习俗。”    “年满六十老者,再不能下地劳作,为了不拖累儿女,便会前往瓦罐坟。”    “瓦罐坟瓦罐坟,即是形似瓦罐的坟墓。”    “待老人入坟后,儿女每天送一顿饭,于坟口砌一块砖。”    “砖墙砌成之日,便是老人死亡之时。”    郭省指了指对面大山。    山脚下,张家老太太,还有其儿子儿媳,包括长孙,正一刻不停歇,忙着锄地。    小孙约莫四五岁,自个一人坐在地埂上玩土。    “张婶今年五十有七,我这个外人都能看出来,身子骨比之去年,天壤之别。”    “这是年轻时积攒的病根接连爆发了。”    “为了不让儿子儿媳将自个送去瓦罐坟,张婶只能咬牙坚持。”    “我倒是希望张婶能突然得一场大病,一觉不醒,否则越长寿,则越遭罪。”    明媚春光中。    弯腰拾草的老人,那背脊弯曲的仿佛一张扎进土里的朽弓。    ——    第一天下地,饶是五品境的韩香骨,犹自浑身酸痛。    尤数两条胳膊,针扎一样,肌rou火烧火燎。    难以想象五十有七的张老太太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伏灵十七年,三月十七。    春雨后,山水村村民们二次锄地。    这次是播种。    三月二十一,老太太儿子张朱砍柴时,不小心将斧头抡到了脚掌上。    直将前半截脚掌砍至血rou模糊。    家穷舍不得抓药,长孙张星便上山寻了草药,碾碎后敷在伤口处。    自那天起,韩香骨早起时不见老太太。    日薄西山回家时,老太太仍在锄地播种。    四月中旬。    张朱可算能下地了,不过落了病根,走起路来总一瘸一拐。    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张家土地那么多,足有二十七八亩。    正是第一次锄草、拔莠苗之际,多耽误一天,粮食便要减产一些,张朱哪能坐得住。    四月下旬。    张家长孙张星进山掏鸟窝时,不慎从树上摔下,后脑勺磕在石头上,当场便昏迷了过去。    五月初三这天,张家小孙跟着张老太太去菜园摘菜时,不小心被毒蛇咬了一口。    不到半刻钟便四肢抽搐,口吐白沫。    这天,张老太太回到祖屋时,韩香骨看到老人嘴角破皮,面庞上有清晰可见的巴掌印。    应是张家儿媳朱虹打的。    这晚,身为武夫,耳聪目明的韩香骨,听到自正屋传来的老人压抑的呜呜哭泣声。    少年与老人,俱是一夜未眠。    翌日。    谣言便在村里传开了。    都说张家得罪了神。    可具体哪路神仙,谁也说不上来。    先是儿子劈柴被斧头砍脚,再是长孙从树上摔下,又是小孙被蛇咬。    哪路神仙不知道。    可得罪神仙之人显而易见。    张家老太太。    ——    ps:诸位道友的书名,一个没选上,嘿嘿。    求爱心发电啊,跪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