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和太子一同进宫,参加中秋宫宴 (第1/2页)
中秋佳节,祝蓉和祝正宸一同入宫参加宫宴,两人自成婚以来都没见过几面,这次进宫,不得不同坐马车。 祝正宸离她远远的,目不斜视盯着车窗。 “一会儿入宫祝正奕也会在。”他突然说。 “殿下可要什么要交代的?”祝蓉问。 “他根本就不曾给你报过信。”祝正宸冷眼看她。 祝蓉知道瞒不住他,也不急:“可他恨你,或许也恨我,还或许,他更想要你的太子金印。” 祝正宸捏紧拳头:“祝蓉,你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吗?我想杀你,不过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 “太子哥哥这话说了太多次,我听得头疼。”她揉了揉太阳xue,叹道:“皇上疑心我,三皇子想杀我的心也不会比你少,用不到你来动手。” 祝蓉说着躺倒在车座上,到宫殿还有好一会儿,她得养好精力,才能和那些人周旋。 祝正宸思量着,他心里也拿不准她的安危,父皇的态度模棱两可,虽表面夸他兵不血刃解决一大忧患,实际对他的态度冷淡很多,或许父皇也认为锦王府被他收归,但只有祝正宸知道,他一直被祝蓉拿捏在手中。 祝蓉看他沉默,挤到他旁边,温热的体香吓了祝正宸一跳。 “你做什么?!”他往后撤。 “头疼,太子哥哥帮我按按。”祝蓉确实有点头疼了。 “你让我给你按?”他瞪大了眼睛。 祝蓉躺在他腿上,他绷紧的腿rou让她躺得不舒服。 “我躺会儿,你放松。”她拍了拍他的膝盖。 祝正宸一直有顽疾,头疼得厉害时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他鲜少见祝蓉展现脆弱的模样,一时间竟不知与她如何相处。 “太子哥哥,进宫后,你要记得我嘱咐你的话。”祝蓉缓缓道。 祝正宸冷哼:“你倒是会嘱咐,都能嘱咐到我头上了。” “头疼。”祝蓉避开他的话,重复着头疼。 祝正宸鬼使神差地伸出手,给她按太阳xue,祝蓉闭上眼睛,难得和谐,两人一路无话。 天上满月,宫中家宴,如今北方战事吃紧,皇上特意说今年中秋不宜铺张,往日每人的份例从十六道菜清减到十二道。 自然有不少人会生怨言,这怨言不敢触犯天威,就明里暗里指责锦王府,指责祝念不该擅自动战而应积极议和,不过是每年送些金银财帛给鞑靼人,哪儿会如今大把黄金白银砸进去打仗? 祝蓉当听不出来这些阴阳怪气,只装聋作哑,笑着敬酒吃菜,旁人见她如此,也不敢多说些什么,表面上同她说笑夸她大哥骁勇,背过身去白眼都翻上天了。 “儿臣敬父皇母后,愿父皇母后福乐安康,愿我大晟永昌。” 祝蓉的笑容恰到好处,举起酒杯站得端直,正在喝甜水的祝正宸差点被呛到,她怎么敢主动出声? 主位上的皇帝向她遥遥一望,给他倒酒的太监并未上前满上酒杯。一旁的皇后倒是举起了酒杯,正要开口时,皇帝却发话了。 “大晟受鞑靼侵扰多年,如今你大哥在北方一路得胜,连收鞑靼几块牧场,这杯酒应是朕敬你们才对。”他一挥手,倒酒太监才给他满上酒杯。 祝蓉立马弯腰行礼,恭敬道:“大哥为国守疆域,行的是臣子本分,能为陛下分忧是幸事,怎敢受陛下赞赏?” 皇帝冷笑一声,昂头喝尽杯中酒,皇后略微松了一口气,掩面饮酒。 “弟妹过谦,祝将军在前线奋战,极得民心,听闻沙洲百姓有万众,送粮食的送粮食,投军的投军,都是看着祝将军的面子。” 对面的祝正奕早就站起身,对皇帝道:“儿子斗胆,敬将军一杯,还请弟妹代饮。” 祝蓉道:“沙洲百姓自然是为晟国驱逐鞑靼,三哥如此说,这杯酒我实在受不起。” “奕儿说的也不错,你大哥常年驻军,自然更得边疆民心。”皇帝说着微微咳嗽,旁边的太监送上一枚锦盒,伺候他服下盒内丹药。 祝蓉看着锦盒上熟悉的花纹,垂头低笑。 她让郑时州把合堂坊的人带进宫中,做了紫天阁里练丹的道士,承观确实也有几分本事,如今已经深得皇帝信赖,封了他个什么清灵道人。 “弟妹?”对面的祝正奕微笑着冲她举杯,刚才皇帝都发话了,祝蓉没有不饮的理由。 袖口却被某人扯住了。 “三哥要喝,我同你喝就是了。” 祝正宸拿过祝蓉手中的酒杯,昂头就灌了下去,辣得他眼眶湿润。 “再敬你。”祝正宸举起祝蓉桌上的酒壶,言语间有咄咄逼人的气势,祝正奕难免尴尬,受了他几杯酒,坐下后不再多言。 祝正宸坐得离祝蓉越来越近,晕得恨不能倒在她身上。 “行了。”祝蓉用了点力气才把酒壶抢过来,却听座上的皇帝道:“成了婚懂事不少,太子还会饮酒了。” “新婚夫妻,自然感情好。”皇后解释道。 “父皇!”祝正宸突然站起身,红着脸扬声道:“儿臣要恭喜父皇!” “哦?”皇帝看向他,浮肿的细眼里看不出情绪。 “边关战事事关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