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十一、言明 (第2/3页)
拖延之策了,是吗?如今的卫官该是於城中奔走,寻求助力了,是吗?」 孟彻的语气仍算平静,至少在孟适眼中是如此。 「这倒不是,只要三弟肯亲来这一趟,说不得此事已在此时此地解决了。可既然他不愿意来,那麽能在此处理妥善之事便截然不同了。於此事而言,卫官会如此做,当为孟侯所致。」 「哦?莫不是卫官察觉局势已变,为助祝官而起身吗?」 此言一出,公子羽数声轻笑。 「若此言由衷,那便是孟侯不够了解卫官为人,不然便是孟侯存心推托卸责了。今日卫官,昔日吕家子,又岂是今时今日的我等所能煽动,他所依循的不过是过往的誓言,以及奉行至今的家训名言罢了。」 「剑不可无人而出,亦不择鞘而入是吗?可如今执剑者谁?归鞘何处?若卫官当真起身奔走,此言此训不亦空言乎?」 公子羽摇摇头,随即又道:「剑者兵戈,乃社稷神器,其主必为国;剑鞘便在此,你我皆身在其中。此前卫官不动,并非不能,而是不愿,只因他所考量并非神器谁主,而在家国不颓。孟侯咄咄b人,不正是算准了卫官不愿轻动而毁剑鞘吗?卫官若如剑,其鞘自然便是定邑一城,又或者是定之一国。而今孟侯已身在剑鞘之中,若恐为利刃所伤,还请自保如何?」 这话讲得有些文诌诌,孟适一时之间也只能强记,未能明白其意。 「哈哈,祝官所言着实有趣,可此剑之利远超剑鞘能容,况乎鞘中所容岂止卫官一剑,两剑互击又当如何?当真如是,祝官能在此鞘中安身吗?」 话至如此,饶是毫无经验的孟适也能明白言语中的兵戈锋芒,然而仅见得来悉的面sE有些Y沉,孟彻仍是那般平淡,彷佛才发言的不是他那般。 公子羽并无太大的动作,可从面对方向来看,似是与孟彻对视了一阵。 「兵刃无情,而我区区一介祝人又岂在剑锋考量之中?纵是剑不愿动,然率先动剑者并非卫官,一旦事态成乱,那此剑又该如何?想必孟侯已然多方设想,也做好准备,可孟侯所想到了哪一步呢?是率众入城而行威b之事,以定邑城或定国安危为赌,且看我或是卫官是否让步?」 语毕,公子羽仍是轻笑。 「想来孟侯必然心中有几番猜想,这才亲与此会,为的便是掌握此中机微,而孟侯想来已明白此方决断,那便容我为孟侯解答这最後的疑惑──据我所知吕卫官其人,他不退,一步都不会退,反而会更进一步,举兵抗拮,直到将剑锋架在敌人咽喉为止。」 至此,孟彻才是撤去了那般平静的神sE,眉头一蹙。 「事若至此,如何收拾?」 「何须收拾?鞘中仅余一剑那刻,诸般事态早已平息,不过是谁能得见的差异罢了。」 「……吕卫官并不介意是谁登上国君之位?」 「其心中所许之人早已不复,谁执此剑又有何异?又或者──就是城中所有君族成员俱殁又如何?不还有旁人能登此位吗?例如我那年纪尚幼的侄儿,又或者是远在他国的二伯父,抑或是出先君五服之外,却仍是粦侯一系的陵侯诸室?反正不管是谁能登高位,又有谁能拔去此剑?就是王畿怪责,也不缺担罪之人,不是吗?」 这回,公子羽微微偏过目光所向,在孟彻与来悉二者之间扫视。 「确实如此。」 孟彻眉头骤解,却缓缓一叹。 「确实,祝官所言着实解去我心所惑。我等已然确定今後对垒者谁,以及祝官的态度并不如我等所想那般友善。此会不能说是全无所得,只能说是将早该确认的事情一一辨明罢了,是吧。」 随之又是一段沉默,在孟适以为会谈便要在此结束时,此间主人开口了。 「不,事情尚未结束,至少我应允过要为孟侯与来伯解惑,不是吗?」 言下之意,不在孟彻,而在於来悉。 「……不,我并无他事要向祝官询问。」 「那我仍是那句,若觉得此会至此已无意义,起身何妨。」 这让孟适心中泛起一阵莫名的感触,彷佛抓到了什麽一般,却说不出那是什麽感觉。 与稍早彷佛,只是目光汇聚於来悉一身,而他最终没有起身罢了。 「那麽,仍是由得我继续了,是吧?」 只是这回公子羽没再朝茶水伸手,而是将目光朝向了孟彻。 「那还请孟侯回答一个问题,如何?」 「祝官且说。」 「孟侯日後移封,是打算南渡还是西迁呢?」 这回,孟彻没把持住表面上的态度,当真B0然sE变。 「我明白了。」 入耳一样是孟适那唱作俱佳的转述,若非如此许得怕是得先去悠悠长眠一趟。 乍听之下,公子羽的提问显得毫无章法,不过许得倒是窥得了个中玄机,只是这不见得是三言两语所能道明,也就一句心中明白罢了。 许得无视了一旁故交投来的疑问,仅是拈杯,不是为了啜饮其中已冷的茶水,而是得做些什麽以免困意再度浮上罢了。 「且不管移封之事,关於卫府阁下之事,你怎麽想?」 言中并未指明,不过一旁的孟适并不会因此会错意,只因在场便有一人足当此问──谁让他是卫官亲子呢? 吕志被如此问到,倒不是很惊讶,反而是苦笑着摇摇头。 「如果是问那句家训的话,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毕竟那是在我出生前的事情了……啊,孟家小弟你不是很清楚吧?」 孟适茫然睁大眼,连忙点了头。 「定国吕姓以吕侯为宗,而我家这支是百年前分出的支系。只是这百年间吕侯一系子息不多,可以说是男丁独传,反倒是分支显得颇为昌盛,至少是没为後代烦恼过。」 按照许得的记忆,如今这代的吕志作为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且都已娶妻生子,与一脉单传还差点断绝的吕侯一家可谓天差地别。 「家父尚年幼时,吕侯家的男孩早夭,让他起了过继的念头……」 「你就知道眼前这个每天抢茶喝的人差点就变成少侯了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