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麟_二十、驰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十、驰夜 (第2/3页)

人也对这个「来」字颇感不平。

    若是自主分家的话,那麽来家人或许会乐意接受这个氏名,可这一切都显得那麽屈辱而痛苦,对此怀有多少怨怼也就不难想像。

    只是来悉对此并没有那麽强烈的感受,在他出生的那一刻,作为来邑人、作为定国各领一员的事实便已底定,着实无从反驳。

    来悉的父亲──已然逝世的前任来伯──却不然,或许如同祖辈那般,对於来家身处的现况深感不满……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契机被摆到了眼前。

    那是来自国君的邀请,邀请向来游离於定国政权之外的来伯参加秋狩的请柬,父亲接受了,而他也一同前往。

    那年他七岁,第一次见到的公子其则是六岁。

    国君与父亲之间有怎样的交谈或商讨,他并不清楚,只知道父亲决定收下这个毫无背景的公子为弟子,成为自己的师弟。

    这在当时肯定算得上是一件大事,只因来邑被划入定国数十年来,来伯对定邑这头的态度不至於失礼,却显得相当冷淡。

    以承诺收下公子其为始,来悉也成为了来家中在定邑城中接受蒙教的第一人,就各方面来说都具有不凡的意义──至少就来家终於愿意加入社交圈这点是如此。

    话虽如此,来悉并未因此结交到什麽交情好的朋友,多半都是彼此认识却无深交,看似热络实际上却冷淡的表面工夫……真正有深入交流的则只有公子其。

    与神采飞扬或异常沉着的两位兄长不同,公子其除了一张脸长得颇为俊美之外,并无太多可取之处,甚至可以说生身之母的地位也影响到了他,使他分外没有自信,却又容易因为事情而发怒。

    来悉是听了一些关於公子羽的种种风闻,但没有深刻的兴趣,反倒是公子其的事情闹得b较大,流传的却多半只是一些零细琐碎的风言风语,他几经整理之後才算是掌握了全貌。

    国君的正室乃是出自王室的公主,虽说定国君族出自王室分支,但早已远得足以说是「定氏」了,反而没有什麽婚配上的问题。

    唯一的问题便出在夫人出身上,其身份尊贵如斯,更在远嫁定国後不久便为国君生下男嗣,其後更又生下了一个nV儿,使定国不至於出现传嗣问题,那麽国君实在没有理由再纳侧室。

    在此之前的公子羽便罢,在此後的公子其便是另外一回事,更别说公子其与公主产下的nV儿出生年岁相差不远……个中意义更是足以使那位娇贵的公主愤恨不平了,更别说那名生下国君之子的nVX只是名侍nV罢了。

    无论传言中是怎样描述那位公主的恶形恶状,但产下公子其的那名侍nV最终并未有怎样凄惨的遭遇,唯一值得一提的也就是她并未获得侧室应有的名分,哪怕她在那之後又产下了一位公子也没有改变她的地位。

    公子其便是在这样的处境下长大的,而他也与公子羽一般并非与国君同住府内,只是相较於祝官府而言,公子其的居所实在乏善可陈,不到特别破落,却也算不上是良好。

    ……在这种情况下,公子其与来家的往来热络也就不算怪事了。

    跨过了那段了解彼此的时期後,来悉与公子其之间自然而然建立起了友谊。

    来悉并不觉得自己是抱有特别的心思与其往来,可自己的父亲恐怕就不是那麽回事了,至少在他愿意接纳公子其的那一刻开始便是如此。

    他并不清楚自己的父亲怀抱着怎样的心思,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父亲作为业师而言并无不足,也未因别有用心而灌输公子其怎样的想法。

    那时候,来悉认为父亲的目标仅是如同孟侯一般,在险峻而孤立的交际圈中找到属於自己的位置,甚至是攀到五官之列。

    能做到这种程度的话,那些刻意疏远的伯长们也会以正眼看待来家,不再将来邑视为定国的边疆,将来家视为定国的异类,而愿意接纳来家成为伯长中的一员了吧。

    直到数年前,父亲倒下的时候,来悉才知道其真正的愿望为何。

    来悉的父亲身形略宽,有时候X子又急,偶而便会因为动气而晕眩,起初来悉并未太过在意,当日夜里才在处理完邑中事务後前往探视。

    那时,映入来悉眼帘中的父亲身影已显得有些怪异,面sE有些异常的cHa0红,呼x1显得急促而紊乱。

    在来悉打算起身求助时,他被父亲一把抓住了衣袖,而那GU力道出乎来悉意料之外,竟将他整个人拖倒在了睡榻上,身侧便是一张激动的脸庞。

    传入来悉耳中的是断断续续的言语,听得并不清楚,但只有最後的那段话格外分明,如同刻印一般划入了他的记忆之中。

    「这条路我们已经走了近百年,而不管要耗费多久,我们都一定要回到……」

    沙哑而急促的气音戛然而止,纵是怎样大声的呼救与慌张的救治都无法让父亲说完最後的这段话,可他明白那并未说出口的尽头何在。

    那晚,这一支不愿意被称为「来家」的氏族历史压到了来悉的肩上,从那一刻起他就不再只是来家的长男,而是来邑的领主了。

    此路何其修远漫长,而眼下恐怕才要踏出睽违百年的第一步,也许不是往前,而是转身踏出步伐……为了返回那魂牵梦萦,至Si不渝的故土。

    将自己的师弟公子其拱上国君之位只是起点,在此之後仍必须不断跨出步伐。

    眼前,便是那一点契机的光亮。

    两队人马在彼此的火光照耀下,於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拉近距离。

    无须来悉指挥,身後随从早已策马上前,便要赶到对方的身後。

    这算得上是相当冒险的举动,但在事态紧急的此刻却是顾不了太多。

    只是来悉在此刻想起了孟家人的转告事项,对方并未解释太多,但只有两件事情有特意交待。

    一是东门守卫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