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开元禅寺 (第1/3页)
西元二○一○年五月四日 清晨胜利路上的早餐店里,我一人坐在靠近店门口的其中一张桌子旁,桌上一个餐盘放着一个装有一块葱饼的小盘子和一碗咸豆浆,小盘子上原本叠有两块葱饼,现在其中一块只剩一半夹在我手上的筷子中,另一半早已被我塞进肚子里,仅余留鲜甜的葱汁充盈口中。 我就读这所大学将近满三年,这段日子几乎每天都在这里解决早餐,每次来总是点两个葱饼外加一碗咸豆浆。葱饼是烤的,不油的sU脆面皮把满满青葱包在饼里,也把高温烘烤後b出的鲜甜葱汁锁在饼中。那滋味一点也不虚华,就是单纯的面粉香与青葱甜。 早餐店生意很好,收银兼舀豆浆的阿婆前面,排队等待结帐的学生几乎没中断过,阿婆舀豆浆的手更是从没停过。在店内用餐的客人b例不高,大多数学生总是选择外带,结完帐後就拎着一袋早餐往课堂教室走去。 店内的广播正播报着晨间新闻,第一则就是昨晚列车上发生的凶杀案,警方似乎已经公布嫌犯的监视器画面,不过广播没有画面,不确定是不是我在斗六车站遇到的那个男子。我想警方应该会在逮到嫌疑犯後,再找我和毓璇指认吧! 才一想到毓璇,她的身影就出现在早餐店的骑楼。骑楼放着烘烤葱饼的烤炉,店家会把烤好的葱饼连同烤盘放在烤炉旁的架子上,并在烤盘上放几个饼夹,让顾客自助式地夹取。 毓璇拿起一个洗净、叠放在架子上的小盘子,夹了一个葱饼放在小盘子里,坐到我对面。 「早!」 我匆匆吞下一口还没嚼碎的青葱,道了早安。 毓璇也微笑道了早安,之後我们两人就这麽默默吃着早餐。期间我一直想找话题打破沉默,虽然曾经一度想和她聊聊昨晚列车上发生的事,但话到嘴边还是吞了回去,我心想nV孩子大概没有兴趣再回忆起这种凶杀案吧! 吃完早餐,两人双双跨上我那辆墨绿sE的125cc机车,我把平常学妹戴的那顶备用安全帽递给毓璇,就往开元路的方向骑去。 这辆机车是上个暑假工读两个月的收获,但平时并不常使用,在校园里或是学校附近,我多是以单车代步,机车只在前去家教或是与同学出游时使用。我个人也是喜Ai骑单车胜过机车,这当然与我重视过程的个X有关。「放慢脚步」不但可以领会沿途风景,最终还是能抵达目的地;但「呼啸而过」除了抵达目的地,就什麽也没留下了。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个X吧!我骑乘机车的速度还是不快,好几次载学妹家聚直属学长姐与学弟妹之间的定期聚会,都被消遣说像是中年男子骑车│安全第一。 也正因为自认骑车的速度不快,所以今天和毓璇约定的时间提早了些。抵达开元寺时,教授和其他同学都还没出现。 开元寺并不在开元路上,而是在开元路旁的北园街里。停妥机车,毓璇和我在开元寺门前的广场闲晃,不甚宽阔的广场旁立着一个介绍开元寺的古蹟说明牌。 对於这个拥有最多古蹟的城市,市政府相当用心地在每个古蹟旁设立这样一个介绍牌。 原来开元寺原名「北园别馆」,难怪寺前这道路被命名为北园街。根据介绍牌上所说,北园别馆是郑成功的长子郑经为了奉养母亲董太夫人所建造的。 禅寺正门两侧立着青狮与白象两座石雕,门上高悬蓝底金字的匾额,匾额上写有「登三摩地」四个大字。寺门内左右两侧分别浮刻罗汉降龙伏虎图,罗汉神情威吓刚强,对b之下,本应凶猛摄人的龙虎,反而显得温驯许多。 就在我和毓璇欣赏着寺门上JiNg致的雕刻与彩绘的同时,这堂课的其他同学陆续抵达。就在接近与教授约定的时间,同学也都差不多到齐了,一辆白sE房车停进了开元寺对街的路边停车格,从车上下来了这堂课的指导教授,历史学系的何昊雄教授。 何昊雄教授年纪约四十多岁,短短的脖颈、圆圆的身材,却是结实而不松垮,给人的感觉是壮硕而非肥胖。穿着一件深蓝sE长袖灯芯绒上衣与牛仔K,上衣两袖上卷到手肘,不太像是教授,倒有点附近工业区的蓝领劳工。 何教授两腮的胡须刮得乾乾净净,却在嘴巴留着一圈浓密短髭,戴着一个圆圆小小的银白sE金属框眼镜,眼镜框住的那双小眼睛清澈而温和,两个镜片中间不时紧皱着的眉头,却又散发着一种学者特有的威严。 所幸何昊雄教授总是挂着与那圈胡须不大相称的微笑,彷佛心情随时保持着愉悦,笑起来两颊的r0U往上推挤,使得眼睛几乎眯成一道细缝,加上略显圆胖的身躯,整T搭配之下,给人一种忠厚老实、而且容易亲近的感觉,应该不是位喜欢当人的教授。 何昊雄教授主要研究台湾史,在古蹟修复这个领域算是执牛耳的专家。 「各位同学早!我大概点了一下人数,同学应该都来得差不多了,不然我们就开始往里面走,反正活动范围就在这个禅寺,晚到的同学可以很容易找到我们。今天大家可以轻松一点,边走边看,我再帮各位同学补充一些值得一看的建筑工艺。」 何昊雄教授以他一贯的温煦笑容,做了个课堂的开场。 其实这门课就算是在教室的课堂上,气氛也是相当轻松愉快的,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分数的压力。一来这是门通识课,教授普遍不会太严格;二来是这门课探讨的议题并不严肃,就像是教授带着一群学生畅游台南市的古蹟。 何昊雄教授不希望学生只是在纸上谈古蹟,所以特地安排了这次户外教学的行程。 我们一行人鱼贯走进禅寺山门,此时何教授举起一个从他下车就一直拿在手上的纸盒,是安平某间知名蜜饯老店的纸盒。打开来,综合蜜饯铺排得琳琅满目。 「来!这边有牙签,大家边吃边看古蹟。建筑与饮食都是历史与文化的一部份,如果只谈论古蹟而没有享用当地的传统小吃,并不能算是完整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何昊雄教授说。 真喜欢这样的课程,如果每堂课的授课方式,都能提高实作与T验的b例,我想学生对学习会更有兴趣的。 进来到禅寺内部,一条长长的石板步道,两旁种满榕树与菩提,绿荫葱郁。今天天气很好,与上个星期Y雨霏霏的天气大异其趣,天空湛蓝,早晨温和的yAn光自树叶缝隙洒落点点光影。 「各位刚刚在寺门口等待的时候,有没有先看一下古蹟说明牌介绍的开元寺沿革?」 何昊雄教授边走边塞入一颗橄榄,问大家说。 「有!说是郑经建造来奉养母亲的。」 有看过介绍牌的几个学生七嘴八舌地回话,何昊雄教授露出一抹不以为然的苦笑。 「其实北园别馆更有可能是郑经供自己饮酒纵乐的地方,也是郑经与他的长子郑克臧绝命的地方。」 何昊雄教授突然收敛起笑容,流露出既是感慨、又是惋惜的神情。 「史书形容郑经工诗赋,善弓马。但因为郑经在生命最後阶段的所作所为,让人们几乎忘了他的文武双全与励JiNg图治。郑成功长年征战,加上严刑峻法,人民、士兵早已是困乏疲惫。但是郑经继位之後,足衣食、兴礼教,宽厚怀仁、与民休养。虽说很多人认为这是陈永华的政绩,但这无疑也要郑经能知人善任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