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62、古往今来,胜天半子  (第1/1页)
    “看报啦!看报啦!国师南极斩龙,俘获巨兽七十二头,押游四海呢!”    “看报啦!看报啦!狗皇帝直言大统领身死之日便退位让贤,还政于民哩!”    “看报啦!看报啦!北方农社结余,种田不仅不交税,还有补贴?”    ……    宜兴街头,各类报刊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屁股不同,自然也角度不同,语气不同,但总体而言,是北方先宣战了。    嘉靖的表态,让帝国的割裂摆在了明面上。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江南百姓心情相当复杂,而关于张执象的报纸上那寥寥几副“凶兽游国图”又太过震撼,让人恍忽。    名为“荆川书院”的一家私塾前,唐顺之取了今天的报纸。    都不等回院子,竟然直接站在门口翻看起来。    他身后的学生看了标题,直言道:“先生,北方如今愈发不像样了,谈玄之风甚嚣尘上,这又是斩龙,又是巨兽,又是鬼神斋醮的,简直民不聊生啊。”    “民不聊生?”    唐顺之嗤了声,拿出那张介绍北方生活现状的报纸,说道:“北方如今种田开始发放补贴了,官府给补贴,农社给分红。”    “每种一亩田,补贴100元。”    “发展好的农社,百业兴旺,能够创收营利,分红还要更多,瞧瞧这个,沁源县老寨村的农社,去年的分红,就每人8000元。”    “北方统计盈利的八百多个县,平均分红都有1000左右。”    “日子是越过越好咯。”    学生道:“这钱也不多啊,我们平均工资也有三四千呢。”    学生是真心如此想的,唐顺之却叹了口气,拍了拍弟子的肩膀,说道:“城中是这样没错,但你要知道,即便是江南,八成以上的百姓,都是活在乡村的。”    “江南是富庶,但土地物产也不至于数倍于北方。”    “城里面多出来的,就要乡村来补了,工人们一个月三四千,有教育、医疗、养老各方面的保障,这些都是要钱的,钱从哪里来?”    “工农剪刀差来。”    “上亿的农民,默默支撑着这一切。”    “他们背负着均田时买下土地的贷款,迷茫着看着自己的财富流失,越是努力,越是看不到甩掉包袱的那一天,只觉得愈发疲劳……”    “终有一天,他们会忍不住的。”    “而北方的农民,已经开始享受生活了。”    “重要的不是钱多钱少,而是朝廷的方针和态度,北方的朝廷心里……有农民。”    “这就是差别。”    学生挠头,道:“可是,这样很亏呀,农民种地才产出几个钱,工厂一天的开工,精美的工业品不仅仅各处需要,外贸更是可以换真金白银、珠宝象牙这类。”    “北方这么搞,财政肯定有压力,工业发展肯定受阻。”    唐顺之微微沉默,他不知道该如何给学生解释,只能叹息一声,因为他的学生不是农民的孩子,自然体会不到其中的差别。    大明2.4亿人,超过两亿都是农民。    如今又无敌国外患,京师想的是普罗大众,而南京想的只有城市……    谁是真正的公平,谁是真正的心怀天下。    不是一目了然吗?    当然,学生看不懂,唐顺之也不怪,因为他们本就不愿意看懂,他们是既得利益者,是徐阶掀起的时代中的受益者。    他们当然不会去体谅供养他们的农民。    “徐阶搞错了,公平这东西,是骗不了人的。”低声呢喃一句,唐顺之收起了报纸,说道:“帮我收拾行李吧。”    “不用等国师来请了,我自去京师,修玄黄大典。”    “南京变来变去,与历朝历代又有何不同?但京师的不同,长生革命的不同,我唐荆川已经看到了。”    ……    宜兴渡口。    当唐顺之遣散了学生,带着两个书童准备坐船北上的时候,惊讶的看到了等在渡口的徐阶,愣了一下,便上前行礼:“竟不想大统领会来,唐某受宠若惊。”    “坐。”    让唐顺之在对面落座,徐阶亲自斟茶,说道:“张执象要修玄黄大典,非荆川兄能够担任副主编不可。”    “荆川兄既然决定北上,我自当来送一程。”    唐顺之有些尴尬,毕竟徐阶曾多次邀请他出仕,但都被他拒绝了。他没有想到徐阶会亲自来,若说徐阶派兵杀他,他反而坦然自若一些。    “荆川兄无需疑虑,南北差异我自是知晓的,今日送君一程,不过是随便聊聊。”    “我……不太明白大统领的从容。”    唐顺之喝了口茶,不再尴尬拘谨,敞开天窗说亮话。    在他看来,北方如此大的动作,南京这边却无动于衷,实在是不该,就算是黔驴技穷,徐阶也不该如此从容才对,好像胜负与他无关似的。    徐阶微微一笑。    说道:“考验人类文明的,从来就不是我徐阶,我与京师作对与否,并不影响,甚至那被斩杀的黑龙也好,我这里也罢,都是如此。”    “真正影响人类文明的,永远是你们人类自己。”    “张执象能得一时之人心,却也不能得百世之人心,人民的觉悟,说到底还是没有开的,毕竟连开智都还有很远的距离。”    “故而,我赢了也好,输也罢。”    “人心的大考,始终还是要来的。”    唐顺之握着茶杯的手指不由有些发白,他听得有些一头雾水,但却敏锐的察觉到了一些东西,不由问道:“你什么意思?”    徐阶却抖了抖肩,说道:“此翻迎送,是想问荆川兄一个问题。荆川兄修过实录,便览群史,精通六经,应该是能回答的。”    唐顺之严肃道:“什么问题。”    徐阶言:“荆川兄认为……有神吗?”    唐顺之愣了,这是什么问题?孔夫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张执象在夷州的时候说神道是人道伟力的具现,而如今大暑之世,各种显法,显然神鬼是实际存在的。    “当然……”    刚开口,唐顺之顿住了,他看向徐阶,迟疑了一会,才问道:“你说的那个神,是安排了一切因果的神?”    徐阶耸了耸肩,起身,道:“姑且吧,近日看得越透,越觉得不舒服。”    “总感觉,自己像是一枚棋子。”    “啧啧……”    唐顺之了然,道:“人算自然不如天算。”    徐阶笑道:“那便……胜天半子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