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朝堂下套 (第2/2页)
次李晏君是冤枉了李辰祁,李辰祁是真心给李晏君告了病,本想李晏君大病初愈觉得自己也太过折腾他的身体,便有些不忍的希望他能养上一段时间,还主动解决了工部和户部的争吵,就是希望不打扰李晏君让他休息,可转头二日就看见李晏君脸色惨白上了朝,便是皱着眉头的一脸不悦,朝堂上皇子们都是站在一边的,而此刻李晏君看李辰祁沉着脸的看着自己,想起这几日的经历,便真是有些控制不住的胆怯起来,可还是强装着平常样子的现在李辰祁的身边 本来李晏君做了一晚上的计划,准备说服工部和礼部暂时放下争执,先已救灾为主,可没想是一点都没用上,两部和和气气的就把救灾的章程定了下来,由户部牵头其他五部做协理,现在国库空虚,整理的救灾食量不算多,但也够暂时稳住灾民,到不至于流民遍地,可北面偏远,等救灾的东西倒个几趟手,真正能到百姓头上的又有几何,所以现在还差一个熟悉政策地位权重的高官去压阵,因为这事底下又闹哄哄的吵起来,直到户部补尚书向前一步的说道 “臣,推荐大皇子殿下” 这一下点了火,礼部刘尚书连忙出列开口说道 “陛下,自大皇子成年以来,年后的筹备统计,一直是由大殿下一手cao办,这不到两月就是新年,到时候一定事集没了大皇子这个主心骨,一定是繁杂纷乱,况且这段时间大殿下大病初愈,这般千里奔行的,也委实太辛苦大殿下了” 户部补尚书又梗着脖子的回击,说礼部都是已经吃干饭的,没了大皇子还就不能转了,两人见着就要吵吵起来,这时候坐在上面的皇帝说话了 “都别吵了,晏君,你是何意见?” 李晏君面无表情的跪下,刚准备开口,又被户部补尚书打断 “陛下,臣推荐大皇子,也是因着大皇子在礼部携理多年,既有威望又有皇家的身份,既能震慑官员,也能安抚人心,这是哪位官员都无法做到的” 皇帝脸上多了抹不悦,可补尚书说的并无道理,只对李晏君点了下头,示意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父皇,北方这次灾情严重,传回了几次线报都说那边已是伏尸千里,民不聊生,若儿臣能救百姓于水火,而曾自愿前往救灾” 李晏君的一番话说的铿锵有力,可一旁的李辰祁咂摸出一点不对味儿来,这幅说辞怎么就像提前预备好的,李晏君去赈灾就不是皇赐的主策了,更要命的是这事让他正大光明的跑了,就不在自己身边了,这些年李晏君的手段李辰祁也知道,不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难免他翻出些什么花来,到时候山高水远的,自己的手怎么也伸不过去,到时候自己没了威胁的把柄,如果又被他抓到把柄,那可就不好玩儿了,想到此处李辰祁连忙跪下开口说 “父皇,大哥这次病的严重,北方孤寒,到时候大哥去了,别病上加病的更加严重,况且您前段时间刚罚了我去给皇兄侍疾,百姓定也会知道皇兄是拖着大哥撑着病躯去了灾区,若是在路上有个三长两短的,世人肯定要怪您没有舔犊之情啊” 这话说道皇帝心里去了,当年他即位时,就是因为在众多宗祠子弟中有了个多子多福的名号,连他的年号都定的是福元,长子早逝可不是什么好说头,况且他仁政了那么多年,眼见着大战得胜,朝纲稳定,这时候再来一个不亲长子的怀名声,肯定又惹的那些史官大作文章,这回的皇帝是彻底皱了眉头,我没想礼部刘尚书站出来说道 “又有功绩又有皇家身份的成年皇子,可不止大皇子一位啊,三殿下虽说刚入朝堂不过两三年,可声明和威望也是积了不少,臣觉得赈灾一事,三殿下前往更为合适” 李辰祁瞬间怒视礼部的刘尚书,自己年后已经定了皇陵修缮之事,如果去了,这就把时间耽误了,那怎么这件事都不会轮到自己身上了,况且赈灾一事,此去压阵办好了也只能得个好名声,若办不好那就是能力问题了,总之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正想着怎么开口拒绝,上面的皇帝就开口了 “既然朝臣们认可老三的能力,那此重任便交给辰祁吧” 好了,皇帝敲了定板,李辰祁再开口就是自认能力不足,只能伏身称是 下了朝李辰祁越想越不对劲,怎么平白无故的就把自己拖下水了,怎么李晏君说的那话就像等着自己跳坑一样,气氛的李辰祁连忙换了朝服避开眼线,潜到了李晏君的房间里,他没了待疾的名头,频繁去找李晏君也会引着别人注意,只能这般偷偷摸摸 李晏君下了朝就去了礼部,把这几日拖拉的公文一并处理了,只是有几本经过李辰祁的手,李晏君便恼怒的一并烧了,就又给自己增加了工作量,等他回自己的院子时,已经是圆月高挂,按照往日一般的习惯屏退了仆从,便准备回房歇息,刚打开门就瞧见一脸怒火的李辰祁,吓得他后退一步,却被房里人扯着裘袍的拉进了房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