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捡不得_董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董明 (第1/2页)

    零八年奥运会刚过那会子,各处都是喜喜庆庆的,只除了大山腰上董家村的董辉夫妇。

    无他,只因他们的儿子又闹着要回家。

    说起来,他们的儿子董天赐是个长相极标致的孩子,眼睛好看,鼻子好看,嘴唇耳朵也好看,就连皮肤都跟老人说的“剥了壳的鸡蛋似的”,十里八乡,就不是董辉夫妇夸口,也找不出比他们儿子再板正的孩子来了。

    可这孩子再好,也总有缺点——不过日子。

    成天介吵着要回家,家在哪儿?这不就是家吗!

    不过说起董辉和董辉家,那可有的说了。九七年那会儿X市正发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五省通衢,董辉夫妇两个人一个铺盖卷,就出去打拼了。回来的时候,那是相当了不得呀,先是办酒,宴请全村人吃了个三天三夜,又盖房,买了三亩地,盖了五间簇新的大青砖瓦房,再就是给他家十三岁的傻儿子相了一个童养媳。

    这个童养媳就是董贱妹。

    董贱妹家里穷,却也不仅如此,生了七个孩子,个个女娃,愣是没一个带把儿的,没一个撑门面的。招盼望念来引了半天,婆娘都难产死了,生下来一看,还是个女娃,于是取名贱妹。女娃多在董家村就一个好处,卖钱多。又正好董辉发达了回来,他的傻儿子却缺个媳妇儿,剩下的贱妹五千块钱一转手,成了小傻子董天赐的童养媳。

    村里的日子对董贱妹来说很简单,往往是天刚亮就开始起床、拾掇屋子、烧火做饭、去地里、再烧火做饭、再去地里,回来又是烧火做饭,然后就是再拾掇拾掇,有时候能抽出个空儿来看两眼电视认个字,日子就这么日复一日,好像一眼就能望到头儿。

    七月廿六,宜出行。

    今天是董林氏的八十八岁生日,在民间这叫米寿,吉利,得大cao办。

    鸡叫了第一遍,天刚蒙蒙亮,太阳还裹挟在夜色里,董贱妹就被董林氏推搡着起来了,还叫她小点声,别吵了董天赐睡觉。

    董林氏把柜子上的东西一一搬开,小心地放在另一边,掀起柜门,从里面掏来掏去掏出个叠得极仔细的泛黄报纸包的小纸包来,拿出20块钱来,让贱妹去买瓶酒,还是和以前一样,小瓶烧酒。每到大事大日子,她就会喝一瓶,酒从5块涨到20块,她的人从20岁老到88岁,只这一件事,她做的了主。

    卖东西的小店在镇上,要坐公交车,因此要早早地去。

    到了六点钟头,董贱妹穿着簇新的红花棉袄红花棉裤开门出去。

    结果一开门就看见一堆人围着董天赐唱啊跳啊,“董天赐,大傻子,娶个婆娘,偷汉子”,也顾不上新做的板正棉袄了,拎了大笤帚上去就挑了为首的狗蛋一通收拾,狗蛋被打得吱哇乱窜,也顾不得在小伙伴面前的“权威”了,急急地往家跑。

    一直追打到狗蛋他家门口,恰好赶上狗蛋他爹妈也出门去。

    狗蛋他爹林平看见狗蛋挨打,就笑,故意大声说:“也不知道是哪个婆娘求着我睡她。”

    董贱妹听了这话,撂下笤帚,叉起腰,大声回过去:“狗婆娘求着你睡!”

    狗蛋娘站在狗蛋爹右手边,脸色红红白白,像开了染色铺,捅咕了狗蛋爹几下,自顾自绕过董贱妹走了。

    董贱妹也拾起笤帚走人了,她还有事呢。

    董贱妹到公交车站的时候公交车还没来,这是农村人的习惯,要是晚到了等下一辆,准会唉声叹气,觉得浪费了时间。

    实际上除了农忙,时间充裕得很,左不过就是上地拾柴火做饭吃饭。

    但是农村人就是节俭到连时间都吝啬,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在等公交车的间隙,董贱妹想到董天赐。

    董贱妹想,董天赐长得也不孬,也不打老婆,就这么过一辈子,好像也还行。

    尤其是董天赐不傻的时候除了闹着要回家,其余时候总是很安静,衬得他更好看,有种说不出来的气质,当然那时董贱妹还不懂“气质”这两个字,更不懂什么“君子如玉”“陌上人如玉”这些流行词,“板正”“好看”已经是她能形容的极限了。

    可惜是个疯子。

    正想着的工夫儿,公交车到了,董贱妹上车,翻出董奶奶给的一块钱,正要往车箱子里投,来了个大娘,噌地把董贱妹拦住了。

    “恁不把十块钱还俺,俺请人坐车总行不!”大娘指着董贱妹大声嚷嚷。

    司机大概是吵累了,一点头,说了句“后面坐,别挡着前面的乘客”,就把车发动了。

    大娘理都不理司机的话,自顾自拉着董贱妹在前面坐了,问董贱妹:“妹子,恁干嘛去?”

    “给我奶奶买酒。”

    “恁奶命挺好,还能喝上酒嘞,多大岁数了?”

    “88。”

    “这厉害的,恁大岁数了。”

    大娘正唠的欢实,又上来一个乘客,就抛了董贱妹,赶紧把“请人事业”拾起来。

    又恰逢这次上来的是个能唠的,上来的人也慢慢多起来,大娘请人、唠嗑两边忙得脚不沾地,乐呵得很,一时间倒把董贱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